王复桂对老妈瞎胡闹的对策是偷换概念,本来是吃与不吃之争,巧施一计,变成二片与四片之争。其实,按剂量,本来就该吃两粒,并不需要吃四粒。老太太被女儿整顿,识相很多。平时她每晚喜欢折腾,一会要女儿为她屁股下垫扁马桶,说纸尿裤不透气,她屁股想透透气。一会又说扁马桶将其尾骨杠疼了,要改穿纸尿裤。其实,她的扁马桶尾骨部王复桂为她铺垫几块毛巾,应该不会害她尾骨。这一夜老太太太平无事,一夜睡到天亮。王复桂几次偷摸她裆部,干呼呼的。人老到一定程度完全回归童稚状态。老太太吃硒后,病情大有好转。而临床的病人比她小十几岁,一直昏昏沉睡。欧阳大姐接受王复桂建议,也去药店买了补硒药给她姐姐吃。被王复桂老娘这么拍屁股拍腿一闹,吓得不敢再给她姐姐补硒了。其实,王复桂老娘屁、眼的堵塞第二天就通了。
王复桂不但觉得生意场上的女人可怕,还觉得上了年纪的老太婆可怕。前阵子她参加一个健康讲座,来听讲的大多是老太婆。主办方答应赠送保健品,言明是送不是卖,绝对不收钱。演讲者为了让老太婆相信,发了个毒誓,说他如果收钱回程坐飞机,飞机会失事。老太婆齐声鼓起掌来,有的还尖叫。掌声和尖叫声弄得演讲者脸都白了。这些老虔婆不懂,有些话是不能鼓掌尖叫的。掌声和尖叫声既不礼貌,还很晦气。
欧阳大姐晚上租个小铁床,有时能睡一会。她见王复桂总是蜷缩在老娘脚边,觉得她太辛苦,建议她请个护工,两人轮流值班。王复桂说,请了也是白请,没用。有天中午,王复桂累,躲进壁橱眯一会。才十分钟,电话来了,是老娘的。赶紧从橱里钻出来。欧阳大姐见状笑得直不起腰来,说:
“我看见老太太打电话,不知道她打给谁,想不到她居然是打给近在咫尺的女儿。如果知道是打给你的,我会阻止她,让你多睡一会。”
王复桂说:“老太太现在什么本事都没了,唯一的本事就是打电话了。””
“那你关机,让她打不通你的电话。”
“那她非急坏不可。我总不能让她唯一的本事都无处发挥吧?所以,请护工没用,她只要我不在,肯定忙着打电话。凡事还得我来,不可能有清闲的时候。”
王复桂没有其他奢望,只祈求院方别找自己茬,能让自己蜷缩在母亲脚边睡一会。
有一天夜里,两个凶神恶煞的护士闯进来,命令王复桂:“起来!起来!”
王复桂赖床上说:“凶什么凶?刚睡着,就让你们吵醒了,你们以为陪护很轻松吗?”
其中有个护士帽子上有蓝杠的说:“去租张床,不许睡在病人床上。”
王复桂坐了起来,说:
“我妈在全国各地住过医院,我都是睡在我妈脚边。厦门的医院倒是不需要我睡我妈脚边,但他们病房里有沙发,有电视,我睡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当陪护,你们有吗?”
帽子上有蓝杠,说明她是护士长,听王复桂这么说,满脸不屑:“有沙发电视的病房我们医院也有啊!那是高干病房。”
王复桂说:“我妈虽然不是高干,在外地,住的病房就是你们医院的高干病房。快走,别吵得我不能睡,家里有病人辛苦,你不知道?”
两个护士走出去,边走边聊,声音在夜里格外响亮。王复桂听护士长对小护士说:
“304床的家属是小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欧阳大姐等护士、护士长走远后说:“护士长言外之意你听出来没有?你妈不是高干,想住高干病房,没门!”
王复桂说:“我又不是傻子,怎么没听出来?这种人,满脑壳奴性,等级森严。跟她说人人平等是对牛弹琴,凭什么高干病房要有沙发,电视,普通病房只能睡你这种花钱租来的小铁床?鲁迅说,专制的反面是奴才,反推此理,奴才的反面是专制。这位护士长,别看她鼻屎大的官,很厉害的,是奴才的反面是专制的典范。前天,我见两位小护士都穿一样的白皮鞋,逗她们:‘哟,福利不错,工作服还发白皮鞋。’小护士撇撇嘴:‘想得美!护士长团购的,每个人都得掏钱买,不买扣奖金。’我以为护士长团购白皮鞋有猫腻,肯定捞了好处的。这只小苍蝇,中纪委拍不到的。”
欧阳大姐虽然兢兢业业服侍姐姐,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却后院起火,老伴也住进了医院。无奈,只有再往家里赶。欧阳大姐走时和王复桂互换了手机号,两人都觉得很投缘。很巧,这天是周五,明后天是双休,外甥女不用上班。外甥女虽然忙,其实也是退休后打工,具体干什么保密。欧阳大姐的姐夫是回民,一家人不吃猪肉的。躺在床上昏昏沉沉的病人虽然是汉族,也跟着老公吃了一辈子牛肉。王复桂觉得让一个胆囊结石加炎症重得因心脏问题无法开刀的病人长期吃牛肉,无异是让她服毒。王复桂母亲自从二十年前心肌梗塞,中医让她忌牛肉,从此牛肉没进过嘴。这些话,王复桂不敢明目张胆对病人女儿讲,只是拐弯抹角告诉小马——病人的老公姓马。王复桂叫病人的女儿小马,其实,小马可能比她这个老王还大,目测的感觉比老王大十几岁。老王对小马说:
“我有个同学,也是回民,他吃猪肉的。”
小马说:“对,有人吃,但我家不吃。”
言下之意,她妈也不吃。老王便不再多嘴。
老王发现小马虽然年纪一大把,有个身高一米八,体重200斤的大学毕业工作多年的儿子,却处处都是年轻人的习惯。来医院带块很大的电路板,忙着为她两块比平板电脑小一点的手机充电。然后忙着不停地QQ、微信,晚上不睡觉的。老王半夜两点起床上卫生间,见小马还将一台手机竖在床前的凳子上看电影。
老王问小马:“周一你要上班,你妈怎么办?”
小马说:“我儿子说他请假来看护。”
老王对小马儿子印象不错,虽然大小伙子了,工作忙,天天下班都来看外婆,还喂外婆他买来的馄饨、饺子。这种举动,肯喂有病的长辈吃东西,在现代年轻人中已经不多见了。老王只是想不通,小马到底干什么,她就不能请假?要让年轻人的儿子请假?
老王问小马:“你妈出院后,你准备怎么办?她一身病,靠你爸肯定不行。”
老王之所以敢当面说她爸不行,是因为小马曾经告诉她,小马妈第一次发病是七年前,昏倒在洗手间,她爸居然不知道打120,只给她打电话。等她带着儿子打的赶来,是她打的120。七年前初次犯病,之后老娘经常发病,发病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最近的上一次是几个月前,想不到这么短时间又犯病了。老王的意思,她应该搬到她父母家住,或者请个保姆。谁知小马轻描淡写说:
“我准备送他们进养老院。”
老王听小马这么说,差点要跳起来:“你说,现代中国,什么地方最可怕?”
“应该是监狱吧。”
“监狱有啥可怕的?他是让犯人走向新生的地方。”
“那么应该是精神病院?”
“精神病院的病人也并不个个都走向坟墓。”
“那你说应该是什么地方?”
“养老院!你没听说民间有句顺口溜吗?要想老人死得快,赶紧送去养老院。我有个熟人,她母亲在养老院,已经瘫痪了,每天有人来给她擦屎擦尿,也就是卫生纸随便捞一把,擦后床单被褥都不换,让老人睡在又湿又臭的床上,老人很快就死了。”
“我联系了一家高档养老院。”
“歇!再高档的养老院也就那么回事。让我给你讲个有关高档养老院的故事。”
老王于是给小马讲了个有关高档养老院的故事。
“亲亲养亲苑”是家高档养老院,坐落在高档小区。
小区环境优雅,绿荫夹道,空气新鲜,搓蓝揉绿,景色怡人。它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副产,小区落成后,就地取材,用自家楼盘开了家高档养老院。
宽大的迎宾室,面积能开舞厅。左右两套真皮沙发,琥珀色,散发着富贵气息。两边立柱有书法蹩脚的对联:
“天下老人皆父母。
世间孩子皆儿女”,
虽然字体不行,却彰显主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情怀。
我是听说小学教算术的许老师住进了这家高档养老院寻来的。许老师一生未婚,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她的学生,曾经是三八红旗手,市劳动模范。
进门一打听,老师住三楼。我坐电梯上去。
养老院果然高档。环形的内走廊有星级宾馆范,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客厅朝外的墙体是透明玻璃,几张可以三百六十度旋转的大沙发上坐几位老人,正观景。宽大的楼道开桌麻将,几位老人正打麻雀牌。虽然是初夏,中央空调的凉风已习习在楼道里飘动。
我通过了解得知,每间房住人随意。有的老人独门独户,单独包一间。
我见许老师房中有同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