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剑问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买宋 > 第五百二十章

第五百二十章(1 / 1)

此外就是侠义公案小说,这类主要作品有无名氏的《施公案》、石玉昆的《三侠五义》、文康的《儿女英雄传》、俞万春的《荡寇志》等。

当然,还包括“新小说”的兴盛,给大家解释一下,至于所谓的“新小说”,是指戊戌变法前后密切配合反帝反封斗争,揭露时弊,表现改良主义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小说。

据不完全统计,这类小说在1000种以上。主要作品有“四大谴责小说”和革命派小说。

一、资产阶级改良派重视小说的社会作用,鼓吹利用小说改良政治和社会。

这在二十世纪初谴责小说的创作特别兴盛,其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补充,并及风俗。

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毕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这里面著名的有《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而李伯元、吴趼人是两位多产的谴责小说作家。

这里可以给大家说一下李伯元的代表作《官场现形记》。

因为《官场现形记》从改良派的立场出发,揭露和抨击了晚清官僚统治集团的黑暗**,同时突出地描写了封建官僚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的丑态(“文制台见洋人”)。

其次是它的结构略似《儒林外史》,由大量分散的人物和片断的故事连缀而成,展示了广阔的生活面。

多单纯叙述故事,细致刻划人物不够,许多故事只是从社会上搜罗来的丑闻、笑橱,未经提炼加工,缺乏思想深度和感人力量。

至于吴趼人的代表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话,因为这本书反映的是1884年中法战争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官场商场、洋场的种种怪现状,兼及医卜星相、三教九流等社会的各个方面。

重点是暴露清末官场黑幕(“兵轮自沉”),此外还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彻底破产(“苟才夫妇”)。

全书以自号“九死一生”者的遭遇和见闻为线索联缀起许多短篇故事,结构较紧凑。题材庞杂,故事多靠人物转述,缺少剪裁加工,揭露流于浮泛;且夹杂着一些小市民的低级趣味,这类描写往往琐碎冗长。

而刘鹗的《老残游记》的话,因为《老残游记》通过江湖医生老残游历中的见闻,反映了晚清某些社会政治状况,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见解和主张。

作者站在洋务派立场上,批评清王朝的**,反对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并表露出洋务派失败的悲哀。

包括出于挽救封建统治颓势的目的,对清末社会的黑暗现实和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揭露。

其独到之处是把矛头指向所谓“清官”,刻划了玉贤,刚弼等自命清廉而制造冤狱残害百姓的吏形象。情节虽不曲折复杂,但刻划人物和叙事写景都很成功(“大明湖说书”)。

最后则是朴的《孽海花》。

要知道《孽海花》是以清末状元金雯青和妓女傅彩云(即赛金花)的经历为线索,反映了晚清三十年问政治、外交和社会的变革。

作品在暴露清末政治的黑暗**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己、方面有一定意义。

其中以女主人公傅彩云为中心,把所见所闻的政治事牛、官场内幕及零星掌故等许多独立的故事连缀成长篇,形成完整的有机结构。

特别是些场面或片断写得很生动,但因有意追求轶闻趣事,对人物的刻划大都没有完成。

此后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陆续出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小说。

如陈天华的《狮子吼》,这部书揭示了中国所面临的危亡形势,呼吁同胞觉醒;描写和歌颂革命党人的活动和牺牲精神,宣扬民主共和的政治主张,展现了作者理想的社会蓝图。

其次是黄小配的《洪秀全演义》。

这部作品取材于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和有关笔记传说,借太平天国起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内容。作者善于运用章回小说形式,富有传统气派,文字也极酣畅。

不过到了辛亥革命失败后,小说领域内盛行“鸳鸯蝴蝶派”小说和“黑幕小说”。

所谓“鸳鸯蝴蝶派”小说.产生于1908年左右,主要写爱情故事,是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继续发展。

而“黑幕小说”产生于1916年左右,客观地记录社会黑暗,实际上变成了宣传犯罪的教科书。

还有就是清朝中叶起昆腔渐趋衰落,梆子、皮簧、弦索、高腔等新的声腔和剧种蓬勃兴起。

不过晚清时期各种地方戏曲得到不同程度的继续发展,几乎各省都有大型戏曲剧种在明清流播的基础上趋于定型和成熟,并且产生许多民间小戏。

各剧种间关系密切,有些剧目是共同的,但又各自有自己的创造,其中很多是为群众所熟知的优秀剧目。

乾隆末年至晚清,京剧形成独立的剧种,并涌现出具有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取代了昆曲在舞台上的统治地位。

京剧剧目丰富大部分是继承昆曲及各种地方戏曲的剧目,经过广大艺人和作者的不断加工创作而成的。《打渔杀家》、《四进士》等都是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优秀作品。

关于《打渔杀家》的话,这部戏曲原名《庆顶珠》,由《水浒后传》的故事演化而来。

写梁山好汉萧恩在起义失败后隐居河下打鱼为生,因不堪官府恶霸的欺凌压榨,愤怒杀死豪绅丁自燮全家的故事。

通过萧恩被逼和官府豪绅决裂的过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阶级压迫的黑暗现实,歌颂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

当然,不管怎么说,说一千道一万,在整个清朝,虽然涌现出了无数多的戏曲和小说,但是,还是以《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最高。

比如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过:“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主脑既得,则制动以静,制烦以简,一线到底,万变不离其宗。”这里的主脑就是主题。

而哲学家宋振庭先生在给红学家胡文彬先生《红楼探微》所写卷首弁言中说:“如果牵来一头鹿,人们讨论它是公鹿还是母鹿,是梅花鹿还是马鹿,是亚洲鹿还是美洲鹿,究竟还是在鹿这个种属内争论可对《红楼梦》的研究,却有些指鹿为马,指鹿为牛,指鹿为兔,指鹿为象,指鹿为猫的区别了。”

宋振庭先生这里所说的也是作品的主题问题。

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尤其是叙事文学作品,就像人必须有心脏一样,必有主题。

而没有主题的作品就像没有心脏的人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主题是确定的,是唯一的,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

阅读文学作品与阅读其他文章一样,“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而只知道一点零零碎碎的事情,那就等于白读。”(叶圣陶《文章例话》)这里所谓“主旨”也即“主脑”、“主题”。

“纲举目张”可以用来形容主题的重要性。

此外也在《矛盾论》中说过:“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那么,大家可能就要问了,关于《红楼梦》的主要矛盾以及主线和主题到底是什么呢?

怎么说呢,像是现代文学大师茅盾1950年8月9日在北京语文教员讲习会上所作的“怎样阅读文艺作品”的学术报告中说。

“这部小说(指《红楼梦》)主要写的是两种思想的冲突,而用三角恋爱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两种思想,一是以贾政为代表的传统的封建思想,另一种是以贾宝玉为代表的反抗封建思想的虚无主义的思想”。

茅盾的这一观点后来被许多论者所认同,只不过这些人在肯定贾政和贾宝玉矛盾是小说的主要矛盾的同时,对矛盾内容和性质作了修正,认为父子二人主要围绕走不走功名仕进之路发生冲突。

关于《红楼梦》的主要矛盾冲突的话,实际上,《红楼梦》的主要矛盾并不存在于贾政和贾宝玉之间。

就拿宝玉挨打这个被认为是贾政和贾宝玉剧烈冲突的情节来说吧,贾政开始训斥宝玉,本出于往日为父之习惯,“原本无气的”。

只是因为贾政见宝玉行为惶悚,“应对不似往日”,“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

接着忠顺王府的长史官来追寻琪官,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呆”,再加之贾环对宝玉的一番诬蔑不实之词,贾政这才“气的面如金纸”,下狠心置宝玉于死地。

可见宝玉挨打根本与功名仕进无关。

不错,贾政有时也说几句要宝玉读书的话,但没有一次认真检查过儿子的学业(高鹗后40回续书贾政检查宝玉功课并不符合曹雪芹的构思)。

平时在外,纵然寄回“万金”家书,也无一字提及宝玉读书举业之事。

回到家里,不是同清客相公闲谈消遣,就是与其母共享天伦之乐,从不过问儿子的功课。

而对宝玉那些与举业无关的“歪才”却颇为赏识,大观园题对额、闲征姽婳诗、经常带宝玉会客做诗,就是明证。

整部书中只有贾环、贾兰叔侄较之宝玉是在举业上用功较多的。

但贾政多次要求环、兰在作诗上学习宝玉,而从未叫宝玉在读书举业上学习环、兰。

贾政这样做并非没有道理,贾府的荣华富贵不是通过举业仕进之路取得的,不需要也不可能通过举业仕进之路来维持,贾雨村的升降浮沉,没有导致大富大贫,即是旁证。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贾政和宝玉之间存在矛盾,他们之间的矛盾正如王朝闻在《论凤姐》中所说,是维护还是亵渎封建家长尊严的矛盾。

父子二人在轻视举业热中诗赋上倒是一脉相承的,这一点作者在“闲征姽婳诗”一回中已有表述。

《红楼梦》的主要矛盾冲突是在王夫人和贾宝玉之间展开的。

因为婚姻观不同,审美观不同,考虑问题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王夫人为贾宝玉选择的未来婚配对象是薛宝钗,贾宝玉为自己选择的未来婚配对象是林黛玉。

母子俩围绕“弃黛娶钗”还是“弃钗娶黛”问题而进行的冲突是贯穿《红楼梦》全书的主要矛盾冲突。

小说的情节结构贯穿主要矛盾冲突,因为作者在前5回用不同手法从不同角度概括介绍了这一主要矛盾冲突。

像是在第1回,作者用神话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介绍贾宝玉对林黛玉的选择,“还泪之说”表明宝玉和黛玉是知音酬报,双向选择。

甄英莲由于家庭变故地位一落千丈则预示着宝玉所选择的黛玉未来地位的变化第2回,作者用冷眼旁观人介绍谈论贾府人事关系的方法揭示王夫人选择薛宝钗的现实依据。

贾府的危机促使王夫人要通过给宝玉选择婚配对象给自己选择一个满意的管家婆,以维持贾府这个贾宝玉也要赖以生活的生存环境。

还有第3回作者把宝玉选择的黛玉送进贾府,并通过黛玉之眼一一领略贾府各色人等,而王夫人对黛玉的冷和贾母对林黛玉的热引人注目。

作者还特别揭示了黛玉的性格基调——读书知礼,循规蹈矩。

第4回作者把王夫人选择的薛宝钗送进贾府,贾雨村的徇情枉法则是为宝钗出场蓄势。

这一回所表现的宝钗的财势和前一回中黛玉的无势恰成鲜明对比。

第5回作者用虚拟的太虚幻境影射后来的大观园,并初步暗示宝钗和黛玉以及与他们命运相当(或为当事人选择,或为家长选择)的众多女儿命运的大致走向。

……

……

……

最新小说: 大唐开局我爹要造反 佳偶天成 穿成反派早亡妻 秦时之大秦护道者 重生之民国元帅 《明》 回到三国当皇上 大唐之混世皇子 大唐十二皇子李简 持久严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