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正版在,请大家多多支持。)
却见袁崇焕淡淡笑道:“这又有什么值得考虑的?满洲人虽然凶悍无比,可是今日受此大挫,也该收敛些了,想必是在舔创自疗了吧?”
“今日之后呢?”卢象升追问道。
袁崇焕白了他一眼,答道:“据报,此次皇太极入寇,主要原因在于辽东大旱,满洲人无法自给自足,这才入关劫掠。因此,想必皇太极略作休整之后,便又要四处劫掠……”
袁崇焕话未说完,却被卢象升打断道:“那么袁督师就任由满洲鞑子劫掠四方了吗?下官忝居大名府知府,见不得辖内百姓饱受鞑子屠戮。因此还望督师能够早下定夺,将皇太极驱逐出关内。”
袁崇焕在辽东乃是一言九鼎之人,从来只有他打断别人的话,还没有谁敢打断他的话。
因此袁崇焕勉强忍耐住肚子里的火气,反问道:“卢大人饱读诗书,想必已有破敌之策了吧?不如说出来,我们大家也好参酌参酌。”
卢象升不卑不亢,用一种异常冷静的口气说道:“下官愚见。今日督师旗开得胜,正好可以乘胜追击,一举击溃八旗精锐,到时其士气大衰,自然不战而溃、退往关外。”
“哼!你说得轻巧。却不过只是些书生之见而已。我问你,八旗精锐现在在哪里?又如何将其击溃?击溃之后又何以见得他们就会乖乖退走?”袁崇焕一连反问了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果然将卢象升问了个哑口无言。
沉默了半晌,卢象升这才说道:“那是下官思虑不周。不过京师周边,尽是朝中各位阁老、尚书、部员之类的大员的庄园和产业。现在这些产业任由满洲鞑子蹂躏,朝中大员必然心存不满,搞不好还会迁怒于袁督师征剿不利。这样长此以往,难保圣心不发生什么变化……”
卢象升这几句话说得已是十分中肯、十分明白的了。
可袁崇焕虽也是进士出身,却在长期同辽东那些粗的不能再粗的武将打交道的过程中,长成了一副直得不能再直的肠子,已失去了一些能够在明末官场上生存的必要技能——比如揣摩圣意、迎来送往、奉承拍马。
因此袁崇焕不知怎的,居然从卢象升的话中听出了另一种涵义,冷笑着说道:“听你的意思,似乎卢大人也有不少产业是在京师附近了咯?似乎也怕这些财产被满洲鞑子蹂躏抢夺了吧?”
这几句话,任何有些血性的人听了,都会感到羞辱和愤怒。
却不料卢象升此刻却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冷静。
只听他娓娓说道:“下官祖籍南直隶常州府人,家中虽然薄有余财,却都在老家宜兴,同满洲鞑子这次入寇没有半点关系。”
“哦?那卢大人还真是大公无私、公忠体国了!”袁崇焕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请卢大人亲自领军,出城去探访侦查一番,一旦查明鞑子主力,我必然全军来袭,必能旗开得胜,一举将女真人赶出关去!”
满屋子的将官们听到这样的命令,无不心中一寒,几十双眼睛赶紧往卢象升脸上望去——他们都知道,光凭卢象升手下那支三千来人的叫做“天雄军”的乡勇团练,离开这座蓟州城单独行动去寻找八旗主力,那便是羊入虎口,与自投罗网没有多大差别了。
卢象升虽是个文官,却也并非不通军务,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害,然而话说到这里,已是不能再收口了,他便只能向袁大督师拱手道:“那好!下官这就谨遵将命了!”
说着,卢象升一转身,就要往屋外走。
这可急坏了姬庆文了。
原来是姬庆文见卢象升这人脾气虽然硬朗了些,不过既通政务、又懂军事、还十分熟悉官场的规矩,乃是大明朝当下最有用的那种官员。并且卢象升是南直隶出身的官员,姬庆文现在身为驻跸南直隶苏州府的织造提督,也是不能不开口说话的。
于是姬庆文赶紧站起身来,冲着卢象升的背影说道:“卢大人请留步,现在外头黑灯瞎火的,哪里去找满洲人的主力?就算找到了,又如何来回禀袁督师?”
卢象升怎么会不知道其中的困难?只不过是话赶话说到尴尬之处,才不得不硬着头皮答应下来的。
然而姬庆文递上来的梯子还不够结实,不足以让心高气傲的卢象升从杠头上下来。
只见卢象升朝着姬庆文深深一揖,道:“大人的好意,下官心领了。只是军令一出,便要言出法随,岂能临阵逃脱?更何况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找到了八旗主力,卢某就是爬,也要爬回来报告袁督师!”
这时李岩又插话道:“卢大人的气节和魄力,在下是佩服的。只是卢大人虽不怕死,你手下招募的这些子弟兵,家里还有父母妻小需要照顾。难道卢大人就忍心让他们跟着你一起去送死吗?”
听了李岩这话,卢象升脸上忽然露出明显的犹豫表情,嗫喏着不知应当如何作答。
姬庆文见他这副神态,知道他也是个爱兵如子的好上司,便更加看重此人,说道:“这样,要是卢大人不嫌弃,那我向袁督师求个情——让卢大人麾下的将士们先好好休息一晚上,待明日一早,我再同卢大人一同出发,去寻找满洲主力。”
说完,姬庆文便立即转向袁崇焕,朝他一揖到底,请求道:“不知袁督师能否应允?”
姬庆文是皇帝面前的红人,面子自然也大,他这样恭恭敬敬地求情,让袁崇焕也没法拒绝,冷冷地说道:“那也好,明日出发就明日出发吧!”
说罢,袁崇焕又从口中挤出几个字:“姬大人,你今日替卢大人求情,却不知将来又有谁会替你求情?”说罢,他便拂袖走开了。
等袁崇焕走远了,屋内的将领们这才围了上来,纷纷劝解道:
“姬大人别见怪,袁督师就是这个脾气,过上三两天就没事了……”
“可不是嘛!要是末将等胆敢这样顶撞督师,早就被督师用尚方宝剑削去了脑袋,哪还能在这里说话?”
“是啊,袁督师其实已经给了两位大人天大的面子了!”
又听祖大寿说道:“大人也不要惊慌。袁督师现在正在气头上,谁的话他也听不进去。等明天袁督师气消了,我们再向督师求求情,到时候看在大家的面子上,督师也不会难为两位大人的。”
…………
然而祖大寿这些武将的面子,终究还是没有用上。
原来翌日天还蒙蒙亮的时候,便有一骑快马直入蓟州城,向袁崇焕送来一道圣旨。
圣旨之中半点也没提起昨天——也就是十一月十五日——取得的胜利,而是劈头盖脸将袁崇焕一通臭骂,骂他因循犹豫、畏敌避战,以至皇太极气焰大盛,正全军杀往京师。严令袁崇焕必须立即启程,务必将皇太极阻隔在京师之外,若发生满洲鞑子围攻京师的情况,必然要严惩不贷。
袁崇焕看了这道圣旨,寒冬腊月之中,额头上竟冒出汗水来,也不管现在尚未到兵士们起床出操的时候,便命令三军将士起床吃饭,并做好战斗准备。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情况,同昨天蓟州城下一战有着莫大的关系。
原来是皇太极本以为大明朝只有袁崇焕麾下的辽东铁骑堪堪一战,只要乘着对手刚刚入关驰援,尚且十分疲惫的当口,能够聚而歼之,那大明关内便再无敌手,就可以从容攻打京师了。
然而蓟州城下一战,突然杀出的姬庆文麾下战斗力强得匪夷所思的这支五百人的队伍,已将皇太极全歼袁崇焕所部的计划全盘打烂,他只有改变计划、另想奇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