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池崇史坐了一会儿,留下了联系方式后,便和自己的助理离去。
三池崇史离开不久后,井上真一推门而入。
看到朱紫这么淡定的样子,三池崇史有些哭笑不得。
“朱紫君,你和长泽桑的恋情都已经在外面传的沸沸扬扬的。你竟然还这么悠然?”井上真一无奈的说道。
朱紫笑了笑:“不就是男女谈恋爱的事情嘛,有什么好沸沸扬扬的呢。”
“你现在可是公众人物了,以后会有各种各样的媒体、八卦记者盯着你和长泽桑的私生活的。以后要造人的时候,可要注意啊。”井上真一笑道。
朱紫老脸一红:“这个事情我会注意的,井上桑就不要关心了。”
“朱紫君,事务所发通知了,下个月你有两场讲座会,分别是名古屋大学法学系以及早稻田大学法学系,到时候估计有很多学习法律的学生们会到场听讲座。明天在东京大学法学部的讲座你准备的怎么样了?”井上真一把文件递给了朱紫。
“我已经准备好了,想到要给和自己同龄的这些同学们讲课,还真的是有些不习惯呢。而且那还是东大最有名的法学部,诞生了那么多的校友和知名人士。我知道年纪还不到二十岁的律师去东大法学部开讲座,这也太让人无语了。”朱紫多多少少有些无奈的说道。
“朱紫桑是不是感觉压力很大?”
“压力当然很大。”
“没事儿,去了你就习惯了。而且wo听说东大可是诞生了很多的天才,到时候这些心高气傲的天才们,说不定会给朱紫桑你来个下马威呢。”井上真一幸灾乐祸道。
“那就让他们来吧。”朱紫摆出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
…………
东京大学是整个rb最顶尖的一所大学。
东京大学创建于1877年4月12日,其前身为东京开成学校与东京医学校——江户时代以来的两大研究教育机关。法学部、理学部、文学部三个学部由东京开成学校,医学部由东京医学校改组而成。更远还可追溯至幕府时期设置的兰学机构“天文方”、昌平坂学问府、种痘所。明治维新初期,RB政府公布了“新学制令”,于1877年根据文部省指示将上述两校合并,定名为东京大学。当时已有一定规模,在校生有五百余人,设有文学、法学、理学、医学四个学部,不久文部省兼管的东京法律学校并入该校,隶属法学部
东京大学由于校区的不同,教育内容和研究内容也不同。根据教育内容来看,主要分为实彪“教养”课程的目黑区驹场校区、实施专业教育的文
京区本乡校区、只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千Y县柏校区。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则位于港区白金台。根据研究内容,则有研究传统学术领域的本乡校区、进行跨学科研究的驹场校区、进行新学术领域研究的柏校区。这种校区分立体制,对于往往根据院系区分校区的其他大学是很少见的;这种在入学初期设立教养课程的大学在RB国内也并不多。
东京大学仍是采取学院制的大学,各校区实际可以称为驹场学院、本乡学院和柏学院。每个学院的自主权非常大,授课时间都不一样。但另一方面,学生在选择选修课的时候,有着很大的自由权力,所有学院的课程都可以选修。
重视教养教育是东京大学教育的最大特征。教养教育是作为教养学部前期课程授课的,但是东京大学的所有专业、研究生专业和研究所的老师都参加授课。在文部科学省主办的每个大学只能应征一项的“特包大学支援项目”中,东京大学以“推进教养教育与研究生院尖端研究的创造性合作”项目应征,可以看出东京大学极为重视教养教育。
教养教育分前期课程和后期课程,基本包括了文科和理科的各种专业。前期课程涵盖各国语言、法律和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等。后期课程则在前期课程基础上加以细化。教养课程可以说基本上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
和其他优秀的亚洲高校相比,东京大学在治学理念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中第一个,是将“教授治校”放在学校管理的核心位置。这可以说是东京大学各院系保持高度专业性和学术性的一项根本保障。
除了管理奖学金、支援留学生等服务性部门,东京大学的各个院系几乎都没有专门的行政人员。每个院系的管理者,就是它们自己的教授和老师,甚至连学籍管理、网络维护这些杂事都是由教师们亲力亲为。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每个院系甚至每个老师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他们的每一个行政措施,都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东京大学的学术自由得到了充分发挥。
。东京大学法学部是东大历史最老,也是声望很高的学部,历史上很多政界要人均出自该学部。设有民主、公法、政治学3系,附属部门有外国法文献中心,近代RB法政史资料中心。为东京大学支下的部门机构,为东京大学所管辖。
而东京大学的法学部正是位于港区。
朱紫早早的来到港区,东京大学法学部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学校门口等候顿时。
这是朱紫第一次来到了东京大学,而且他还是一个京都大学的毕业生。
京都大学,那是仅次于东京大学的第二名校。
他的一个讲座没有去到京都大学,却来到东京大学。
迎接朱紫的是东京大学法学部的一位教授,今年也有四十岁左右,但是在面对朱紫这个和他的学生年龄差不多大小的年轻人,他的态度相当的尊重。
这让朱紫对于这位老师有了相当大的好感,不愧是东京大学的教授,就这份涵养和风度,就远远的超过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