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剑问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逍遥江山 > 1904章:其人皆尊崇富厚

1904章:其人皆尊崇富厚(1 / 1)

左lian说治学意向、方略和内容,下联却是治学的情趣、风雅和品格。你若说沈家是书香世家那就打错特错了,沈家祖上不过是做买卖的,传到沈万三这一代,啊秀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沿至于今,竟以求富为务。”沈万三(富)的父亲从湖州南浔镇迁居到长洲县东蔡村以后,辛勤耕作,充分开发了当地大片抛荒的肥沃田土。

由于经营得法,占田日广,沈家转为招集佃户、出租田地、雇佣长短工和发放高利贷的大地主,到沈万三兄弟主持家业时就已经拥有地跨数县的良田。传至沈达卿一辈时,沈家“产益广、赀益饶”,有史籍称其田产多达数千顷。硬要说的话,也只能算是商贾世家罢了,但这府邸可不是商贾能住得上的。

此时的书房里,沈衡穿着一身青色儒袍,袍子是用苏州最好的宋锦制作的,苏州属江南东道,丝绸贡品数量最多,土贡有丝葛、丝绵、八蚕丝、绯绫。韩愈曾说:“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千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郡又居两浙十九也。”当时有“蜀桑万亩,吴蚕万机”的说法,形容长江流域蚕桑纺织业的发达,在众多的丝织品当中,尤以宋锦最金贵,这种锦从是在唐代蜀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晋末,因五胡乱华导致汉人衣冠南渡。南朝宋郡守山谦之从蜀地引用织锦工匠在丹阳(与南朝刘宋都城南京相邻)建立东晋南朝官府织锦作坊斗场锦署,使蜀锦技艺传到江南。五代时吴越王钱鏐在杭州设立一手工业作坊,网罗了技艺高超的织锦工三百好几十人人。北宋初年,都城汴京开设了”绫锦院”,集织机四百余架,并移来了众多技艺髙超的川蜀锦工作为骨干。另在成都设”转运司锦院”。

南宋朝廷迁都杭州后,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将成都的蜀锦织工、机器迁到苏州,丝织业重心逐渐南移。两宋时在苏州、杭州、江宁等地设织造署或织造务。宋代,江南丝织业进入全盛时期,苏州出现了一种非常细薄的织锦新品种,是理想的书画装裱材料。从宋代留传下来的锦裱书画轴子来看,宋锦在当时已有“青楼台锦”、“纳锦”、“紫百花龙锦”等四十多个品种。南宋后,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和书画装帧的需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至于后世谈到锦,必称宋。宋锦,可分为重锦、细锦、匣锦、小锦四类。重锦有四五十种花样,其中以龟背龙纹、金线如意、双桃如意、福寿全宝、梅兰竹菊、定胜四方等。重锦又称“大锦”,花作退晕,金勾轮廓,是宋锦中最名贵的品种;细锦在四方连续、六方连续、八方连续骨式内添加小花,分别称四达锦、六达锦、八达锦,用作衣物;匣锦最薄,又称“小锦”,颜色素净,用作书画、锦匣装裱。沈衡这一身儒服,可是正儿八经的“大锦”,花作退晕,金勾轮廓,这种有时无价的东西,按说他一介商人是弄不到手的,可他弄不到徐家弄得到,这次他来苏州不过短短一个月的功夫,愣是让苏州陷入了更大的恐慌,就是他成功的挑起了苏州的粮价、当铺、票号参与这场价格大战中,让苏州这场混乱更大,更持久,可以说商业上混乱,已成功满足了徐家的要求,作为赏罚分明的徐家,自不会亏大了沈衡,得知他喜好宋锦,稍作动用了些手段,弄了些宋锦来给沈老爷子做了这么一件儒袍,这种别出心裁的奖赏,自是获得了沈老爷的欢喜,白日不好传出去做买卖,会客商,到了晚上回到了自家中,没了旁人,也不怕人说闲话,这不就穿上了。

常言道,佛靠金装,人靠衣装,穿了这身儒袍,沈老爷子还真觉得自己就是个刚刚致仕回家的官家老爷,言行举止颇有几分儒家气息。

此时他坐在堂中的竹椅上,焚一炉檀香,泡上了一壶洞庭碧螺春,焚香袅袅,茶香四溢,杯中茶汤色泽碧绿,形似螺旋,弥漫着特有的香味。

沈老爷子一杯茶汤喝了干净,眼看着孙儿,将文房四宝铺好了,这才放下茶杯,微微卷起了袖口,走了书案前,沈过一只还不算枯瘦的手臂,抓起了一只湖笔,轻轻在砚台里添了一下墨汁,手腕一翻,便在雪白的纸张上龙飞凤舞起来。

按说一个做买卖的人,最精的应是算计才是,琴棋书画那是文人墨客该玩的东西,怎么也不该是眼前这一身铜臭的老头该做的,事实上并非如此,沈衡自小聪颖,记忆力很强,他每日能读诵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早些年着实读了不少书,要不然他也不敢去科举,要不是沈家身份是大明的忌讳,凭着他一身的才学,未必就不能在科举道路上一展身手,只可惜因为祖上的关系,一身的本事没了施展的机会,这始终是沈衡心头无法抹除的伤痛。

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中,他研究最深的一是陶朱公的商训,囤积货物,垄断居奇,把握时机,聚散适宜。用他的话儿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发家致富的本事,不能在他的手中断了,得传承下去,虽说这些年沈家的处境并不是很好,但这做买卖的手段却日益见长,他平日里逗弄孙儿之时,没少将这些生意经传了下去,如今的沈府就是四岁的孩童也会来几句陶朱公商训,并加以体会,算起来研究得颇有成就,第二便是书法上的研究了,眼下的他虽还称不上书法大家,但其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假以时日,登堂入室也未尝不可!就这么一会儿功夫,雪白的纸张上便留下了一行瘦金大字,一眼望去,字之体势,一笔所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字迹气脉贯通,隔行不断,给人一种行云流水的美感。

正在一旁的孙儿沈迈平日里也喜好书法,这会儿凑过来看了一眼,忍不住诵了起来:“人之财运,有三,一,青年以谋,二,中年合谋,三,壮年才谋。”这话儿他听爷爷时时说起,说是人生的财富机遇有三个阶段,一是年轻的时候通过想法获得财富,二是中年的时候积累人脉和人合伙积累财富,三是壮年时靠经验和技术获得财富。他就是这么做的,事实上沈家能恢复祖上的荣耀,靠的正是这三步的积累,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

沈迈叹了声道:“辨物者,不详不做,不明不做,不识不做。爷爷对如何把握人生的财运可算是精到家了!”

沈迈从小聪颖,与商业上颇有些看法,早年尝游京师从程云南学书,凡篆、隶、八分,真、行、章草,皆能书,但终究年纪轻了些,拘于绳墨,殊乏风韵,因此在书法一道上少了些火候,倘若再放开些,或者人生的历练再深一些,书法一途上,倒也有些成就。

沈衡搁下笔,将书案上的一番话儿审视了一番,略感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奇者,谋也。以正和,以计胜。动而观,静而扰,观全局,制奇胜。用巧制胜的人,才可掌握大局,商莫不是如此!这字儿让前院给裱起来,沈家子孙都要用心体会,好学些本事?“

沈迈忙着把字收起来,放在了一旁的书架上,用一块上等的砚台给压着,等一会儿好出去让人裱起来,挂在沈家大院,人人都能看得到的地方,他懂书法,略懂商道,无论是从书法上,还是商道的体悟上,这幅字儿都拿得出手,所以他不担心丢了面子。

毕竟是年纪大了,草书虽不如楷书那么笔透三分,但也讲究个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虽合,数意兼包,若县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tai不露,耗费不仅是笔力上,而是心神上,与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劳累的事情,沈衡勉强写完放下了笔,便一屁股坐回了太师椅上,重新端上了茶杯开始喝茶。

沈迈跟着沈衡最久,知道没当这个时候,就是爷爷开始询问生意的时候,自从沈家返回苏州后,商业上的经营基本上都交给了他去掌舵了,但苏州各大店铺,商铺一举一动,沈衡都需要掌握的,每日饭后或这是沈衡字儿写完,端上茶杯的时候,也就是他该说话的时候。

稍作酝酿,沈迈便将这两日苏州的情况一五一十的说了个大概,得知新成立的苏商会也开始想着他靠拢,不仅如此,每日的卷也在印刷,而所需要的粮食通过他们沈家来调度,虽说碍于都是苏帮的人,但人情归人情,买卖归买卖,他们卖粮的价格其实并不低,之所以敢这么做,他早已看出这帮商铺的掌柜已别无出路,购买他的粮食,价格要比市面上低一两银子,一日一两,十日就是十两,苏州城的粮食价格只要他肯操作,就会一直涨下去,他们沈家乘机发财,这是老天爷给的机会,岂能放过,再说了,加入苏帮的商家大多数都是卷发行太多的人,这些卷如今基本上都在沈家的手中,他花了大把的价钱买过来,这本身就是帮了他们一把,冲着这一点,沈家的粮食,他们必须得买,别说如今四两一石,就是五两,他们也得吃下去,所以这几日沈家的银子说是日进斗金,并不是夸张。

最新小说: 秦时之大秦护道者 《明》 穿成反派早亡妻 大唐开局我爹要造反 大唐之混世皇子 重生之民国元帅 持久严射 回到三国当皇上 佳偶天成 大唐十二皇子李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