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匪类,不服王化,不念天恩,竟行谋叛,真是狼子野心,罪不容诛!”
狄仁杰迈开老腿,方踏入宣政殿,便闻女帝怒不可遏之声。
大抵是这两年操劳国事之故,狄胖胖两鬓的发髻明显又白了几许,他此来自然也是为了营州叛乱的事,之所以晚来一步,是对着檀、幽等州上书奏报好好研究了一下,仅凭直觉,他便感觉到哪里不对。
老眉一直是拧着的,不由加快了脚步,直至御前。殿中,凤阁、鸾台的一干老臣俱在,以纳言、秋官尚书姚璹为首,垂手束身,缄默不语,静待女帝发泄着怒气。
“国老!”天官侍郎苏味道眼尖,瞟见狄仁杰那辨识度极高的身形,低着嗓子唤了声。
狄仁杰一入内,殿中气氛一下子缓和了不少。
“陛下!”朝武曌深揖一礼。
“免礼!”女帝脸色铁青地挥了挥手。
注意着女帝的表情,狄胖胖心中暗思,皇帝是真的愤怒了。契丹反叛之事,算得上大事,不过依常理,不至让武曌如此失态。
边陲异族,降而复叛,这是常有的事。当年契丹首领阿仆固就掀起过一场叛乱,三年前奚人反,两年前岭南獠人叛
不过这一次,契丹有些不同寻常,不只是规模的原因,而是李尽忠公然打出了“匡扶李唐,正位庐陵”的旗号。这可深深地触及了武曌的逆鳞,区区蛮夷,竟敢行此“攻心”之计。
狄胖胖大概能猜出点武曌的想法。
“狄阁老,国事危急,陛下召我等商议,你何以姗姗来迟啊”看向狄胖胖,武三思下意识底质问一句,阴阳怪气的。
闻言,狄仁杰眉头反倒舒展开来,正欲出言“教育”其一番,便闻女帝冷冷地朝武三思呵斥了一声:“闭嘴!”
看了眼狄仁杰,武曌似乎也发泄够了,怒容微敛,缓缓落座御案,目光似刀子般锐利,语气森寒:“赵文翙死,平卢军全军覆没,营州失陷,李尽忠聚贼数万西攻檀州人都到齐了,议议吧,契丹谋叛之事,朝廷当如何应对!”
“陛下,撮尔契丹,不知天威,悍然举兵,杀我官民,侵我国土。必须发兵征讨之,夷其魁,灭其徒,使之晓我天朝国威,不可轻辱!”女帝话音一落,武三思便出列表现,言辞激切,慷慨激昂。然说的,全是废话。
不过,殿中诸臣,陆续发言,都表示了相同的意见。出兵征讨,那是一定的,契丹敢叛,大周就敢伐,绝无妥协的余地。
尤其此次,李尽忠悍然祭出“扶李兴唐”的旗帜,那就更得从速剿灭,诛其首,灭其族方可,更不可能再给这些逆魁叛而复降的机会。在这一点上,所有人都清醒着,谁要敢表现出点不正常的情绪,女帝手中的“刀子”绝对会见血。
“怀英,你有什么见解?”观众人意见一致,唯独狄胖胖默然不语,一副神思之状,武曌眉宇轻蹙,问道。
“陛下,营州之乱,透着蹊跷,还需谨慎行事”抬手拱礼,狄胖胖回答着。
“狄仁杰,你这是什么意思!”一直注意着女帝的表情,狄仁杰话音方落,武三思便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言语间十分不客气,直呼其名,指谪道:“莫非,你对契丹贼子,还抱有什么想法不成,难道你想附逆”
武三思此言满带着**裸的恶意,就差直诬狄仁杰“心怀不轨”了。武三思对老狐狸的嫉恨是越来越严重了,原本他一直有心向着阁臣之首的地位冲击,且心底还抱有更高的理想。可惜自狄仁杰还朝,复拜内史,他梁王也就被彻底压制住了。
此时注意到武三思不善的眼神,狄胖胖淡淡一笑:“梁王果非凡人,我只说了句谨慎行事,听在梁王耳中,却是附逆之言。这是何故?有一言叫‘橘生淮北则为枳’,本阁的话落入梁王之耳”
“你!”狄胖胖虽然点到即止,但武三思哪里听不出他讥讽的意思,臊红了脸,怒意喷发。
“三思,退下!”见武三思主动找怼,武曌眉头皱得更深了,呵斥一声,转眼看向狄仁杰:“怀英,你有什么想法?”
“回陛下,契丹既反,发兵平叛,这是必须的!”神色郑重了些,提袖再一礼,狄胖胖娓娓说道:“但是,不得不慎重。臣仔细查验河北传来的军报,发现了几点可疑之处!”
“说说看!”
“其一,前番陛下便下诏让赵文翙加强营州防御,柳城又有平卢军这等边军精锐,何以在一日间便将亡军灭城陷;其二,李尽忠此叛,短时间内便聚众数万,疾进向西,兵寇檀州,攻势之凶猛,令人心惊,其间关阻不少,逆贼何以能如此快速顺利进军;其三,李尽忠公然打着‘兴唐灭周’的旗号,更是包藏祸心”
说着,狄胖胖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女帝,见她面色果然又阴了些。第三点浅谈辄止,狄仁杰朝武曌总结道:“营州之乱,绝不是偶然,逆贼李尽忠、孙万荣,明显是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方发起的叛乱,绝不可小视大意!兵马调动之际,还需调查清楚契丹叛军的底细!”
闻言,武曌沉默了,满脸思忖之状。虽然愤怒,但以女帝的聪颖,哪里察觉不出其间问题。李尽忠打的旗号,直接刺到了她的心底,她甚至已经在怀疑,契丹叛乱的背后,是否有大周国内那些反武份子的挑动。
否则,蛮夷之辈,何以懂得高举“大义”旗帜,且直接切入大周朝廷最敏感的政治矛盾
“不管怎么样,朝廷要着手调兵遣将了!”武曌面上恢复了从容,语气冰冷,吩咐着:“契丹贼子,必须从速从严镇压下去。传诏檀州张九节,幽州郭元振,蓟州杨玄基,平州丘静,严守城池拒敌,以待天兵剿逆!”
见女帝降旨,仍旧难掩饰急躁之意,狄胖胖脸色稍凝。有心劝慰,但见皇帝神情,压下了喉头之语。
“诸卿再议一议,当以何人为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