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节 自我教育(1 / 1)

孔子说:我想讲说夏礼,但现在的杞国已经不足以验证它了。我想学习殷礼,现在的宋国还保存着一部分。我想学习周礼,这是当今正在使用的礼,所以我遵循周礼。称王天下的人有三件重要的事做好了,大概就可以少犯错误了。周代以前的一套规矩虽然很好却无从验证,无从验证百姓就会不信,百姓不信也就不会遵从;处在下位的圣人的一套规矩虽然很好,但其地位不尊,地位不尊百姓就会不信,百姓不信也就不会遵从。

所以,君子治理天下的办法,应该是首先从自身出发,然后在百姓中求得验证,稽考于三王而没有错误,树立于天地之间而毫无悖逆,询问于鬼神而没有疑问,百世以后等到圣人出来也提不出不同一件。询问鬼神而没有疑问百世以后等到圣人出来也提不出不同意见。询问于鬼神而没有疑问,这是懂得天理;百世以后等到圣人出来也提不出不同意见,这是懂得人情。所以君子的任何举动都被后世奉为天下的楷模,君子的任何行事都被后世奉为天下的法则,君子的任何言论都被后世奉为典范。远离君子,则有仰慕之心;靠近君子,则无厌倦之意。《诗经》上说:在那里无人厌恶,在这里无人讨厌。从早到黑不懈怠,交口称赞美名传。君子没有一个不是这样做了以后才早早地名扬天下的。

从远处说,孔子继承唐尧、虞舜;从近处说,孔子效法文王,武王;上据天时,下据地理。譬如天的无不覆盖,譬如地的无不承载;譬如四季的交替运行,譬如日月的轮流照耀。万物共同生长而不互相妨害,各种规律并行而不互相冲突。小德川流不息,大德敦厚化育,这就是天地之所以伟大的地方。

唯有天下最伟大的圣人才能做到聪明睿智,足以君临天下;宽厚温柔,足以包容万物;坚强刚毅,足以决断一切;端庄正直,足以令人起敬;条理清晰,详审明察,足以辨别是非。圣人之德,博大精深,待时而出。其博大犹如苍天,其精深犹如深渊。他一出现,百姓就无不起敬;他一说话,百姓就无不信服;他一举动,百姓就无不喜悦。

所以他的声名不但响彻华夏大地,而且传播到少数民族聚居的远方。凡是车船能行驶到的地方,凡是人的足迹所能到的地方;只要是苍天覆盖之处,大地承载之处,日月所照之处,霜露所降之处;凡是有血气的生命,无不尊敬他,无不亲近他,所以说圣人之德可以与天媲美。只要天下最至诚的人,才能理顺治理天下的大纲,才能树立天下的根本,才能洞晓天地化育万物的原理。做到这些难道还要依赖别的什么吗?他的仁厚是那样的诚恳!智慧是那样的深沉,盛德如天,浩浩荡荡!如果不是本来聪明睿智而又通晓天地的人,谁能了解他呢?

《诗经》上说:身穿锦服罩单衣。这是讨厌锦服的花纹太招眼。所以君子之道,刚一开始不太显眼,时间长了却日益彰明;小人之道,刚一开始光芒刺眼,时间长了却日趋消亡。君子之道,看似淡薄实则醇厚,令人不厌,简朴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而知远,溯流而知源,见著而知微,这样就可以说是摸到进入圣人之德的门径了。《诗经》上说:虽然潜藏水底,仍被看得分明。所以君子自我反省,问心无愧,也无损自己的志向。君子的不可企及之处,大概就在于人所看不见的地方也能够严于律己吧!

《诗经》上说:看你独自处于室内,做事尚可无愧神明。所以君子不用举动就能令人起敬,不用说话就能令人信服。《诗经》上说:金声玉振众肃静,太平之世无人争。所以君子不用赏赐,百姓就受到了鼓励;不用发怒,百姓就觉得比刑罚还要威严。《诗经》上说:文王之德多么光明,四方诸侯都要效法。因此,君子笃实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诗经》上说:我归心于明德的文王,他从不疾言厉色。孔子说:用疾言厉色去教化百姓,这是下策。《诗经》上说:德行轻如鸿毛。有毛可比就是还有形迹可寻;至于上天的造生万物,人们既听不见它的声音,也闻不到它的气味,那才是至高无上的境界啊!

*********

《中庸》是《礼记》的第31篇,在宋代以前,都主张是子思所作。《中庸》是儒家经典至今已流传两千多年,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达到中和,天地便各归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的境界。

天所赋予人的东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遵循道来修养自身就是教。它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天所赋予人的东西就是性,是指人的天性是善良的。遵循天性就是道,是说人们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们的善良的天性办事情。遵循道来修养自身就是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

最新小说: 大秦:父皇,何故要谋反啊? 沈教授家的黏人精 爱上温医生 代号阎罗 新书你是宇宙安排的邂逅 秦逍 灵气复苏:开局获得凯爹模板 裴总的替嫁小娇妻宁夏 斗罗女神们的云养老公 师尊的白月光掉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