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欣赏一下这幅山水园林画: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恶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声传天边很整齐。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祈父》:都城卫士的无奈
司马,是中国古代的官名,地位比三公低,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为五官,掌握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时代继续沿用。
按照原有的军政制度,保卫王室和都城的武士只负责都城的防务和治安,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不外调去征战的。但是这里,掌管王朝军事的司马,却破例地调遣王都卫队前去作战,致使卫士们心怀不满。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战事不断,兵员严重短缺,百姓怨声载道。
西周宣王即位之后,在政治上任用贤臣,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的同时,也具备一批能征善战的猛将,慢慢地使得周朝的国力得到了短暂的恢复,出现了中兴的局面。但是周宣王到了晚年的时候,对外用兵接连地遭受失败,尤其是在千亩之战中被姜氏的戎族部落打败,南国之师全军覆没。后来加上宣王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宣王中兴也就成了昙花一现,同时也为西周在周幽王时期的灭亡埋下了伏趣÷阁。
周宣王多次对外用兵,使得周王朝一度呈现了四方升平、王国安定的局面。但是连年的征战大量地消耗了国力,同时加剧了西周王朝的社会危机。
周宣王十一年春天,鲁国的国君鲁武公和长子括、少子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个人比较喜爱公子戏,于是想要立公子戏为鲁国的太子。周宣王的大夫樊仲甫劝阻周宣王说:废掉长子而立少子,这是不合于礼的;不合于礼,必然会触犯王命;触犯王命,人民就将会背弃君上;以下事上,以少事长,这是合于礼的做法;现在天子您给诸侯立少子,这是在教百姓犯上;如果鲁国的国君听从您的命令,诸侯们效仿您的做法,那么先王之命就将会阻塞难行;如果鲁国的国君不听从您的命令,您因此去讨伐鲁国,那么您这就是在自己讨伐先王之命呀!这样的事情,您讨伐也是失误,您不讨伐也是失误,天子您还是慎重地思考一下吧!
周宣王不听,执意地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这一年的夏天,鲁武公回国后去世了,公子戏即位,为鲁懿公。后来,在周宣王二十一年,公子括的儿子伯御和鲁国人攻打杀害了鲁懿公,伯御被立为鲁君,称之为鲁废公。
周宣王三十一年,周宣王讨伐鲁国,杀死了鲁废公伯御,周宣王询问大臣鲁国的公子中谁能胜任鲁国的国君之位。有人推荐鲁懿公的弟弟公子称,说他庄重恭敬,敬重老人,在处事执法的时候一定会遵循前朝的礼制。周宣王于是立公子称为鲁君,称为鲁孝公。但是,经过了这样的事件之后,周天子的声望大减,诸侯出现了许多违抗王命的举动。在后来的鲁国中,也出现过几次废长立幼、杀嫡立庶的事件,始作俑者,大概就是周宣王。
周宣王晚年多次对周边的部族用兵,但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周宣王三十一年,周宣王派军队攻打太原的戎族,没有取得成功。周宣王三十六年,周宣王派军队征讨条戎、奔戎这两支戎族,战败。周宣王三十九年,周宣王派军队去征讨申戎,获得了胜利。但是就在这一年,周军在千亩之战中被姜戎打败,南国之师全军覆没,周宣王也是在臣下的帮助下才得以突出重围。
周宣王四十六年,周宣王去世,周幽王即位;周幽王十一年,西周灭亡。
今天的这首诗歌,就是周王朝的王都卫士在抒发自己内心的不满情绪,这首诗歌大概作于周宣王千亩之战受挫于姜戎的时候。
武士是心直口快、敢怒敢言的,他们用质问的语气来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怨恨。他们在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没有温柔含蓄,上来便是一声大呼:司马!然后厉声问道:为什么让我置身在险忧的境地里,害得我背井离乡,饱受征战的痛苦?武士接着说:自古就有兵政,没有禁卫去戍边的。可你这司马,竟然不按规定行事,派我到忧苦危险的前线去作战!
作为军人,本不应该畏惧退缩的,在国难当头之际,应当饮马边陲,枕戈待旦。武士虽然行为粗犷,但是不代表他们没有心思。武士再次斥责道:你这司马怎么这么糊涂呀,就像耳朵聋了听不到我们的呼声一样,我还有失去奉养的高堂老母在家呢!这是武士对司马不能体察下情的斥责,也道出了自己怨恨的原因,还有不能毅然从征的苦衷。
激烈直露,快人快语,也是一种特色:
司马!我是君王的卫兵。为何让我去征戍?没有住所不安定。
司马!我是君王的武士。为何让我去征戍?跑来跑去无休止。
司马!脑子的确不好使。为何让我去征戍?家中老母没饭吃。
《白驹》:主人的留客情谊
古代留客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比如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马车轴头上的小铁棍拔下来,投入井中,使车不能行走,用这种方式把客人留住。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今天的主人,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让那匹白马去他家的菜园子中吃嫩绿的豆苗。留马就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来延长欢乐的时光。可见,主人是何等的殷勤好客和热情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