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礼治要求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安定与混乱,取决于等级秩序是否稳定。儒家的礼其实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核心,如果有人违反了礼的规范,就会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重点在于德治主义,就是主张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一个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向善良改变,知道耻辱而没有奸邪之心。这是最根本教人为善的方法,不是法律制裁所能办到的。如果说德治强调一个教化的过程,而人治则偏重教育者本身的素质。儒家相信人格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因此在德治的基础上,一定要注重提高为政者、为师者的水平。儒家思想曾为封建社会服务,但不能说儒家思想就是封建思想。儒家思想是没有时代约束的,在当代社会,它依旧充满勃勃生机,并且服务于全社会。
孔子门下有弟子三千,因此他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在世界上,孔子被誉为世界十大名人之首,可见孔子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其他的九位分别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哥白尼、弗兰西斯·培根、牛顿、伏尔泰、康德、达尔文。可能有些名字我们不是太熟悉,他们都是哲学界的大亨,拥有深厚的哲学底蕴,为世界创造了很多珍贵的财富。
儒家思想对于社会的重要影响是,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一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地运用到实践中。这样的最终结果就是,中国收获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光辉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国把封建社会应该具备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收获了灿烂的文明成果,这在全世界范围内是空前绝后的。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更是中华民族以前、现在和将来屹立于世界的根本所在。儒家的思想精髓不在于它的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当时社会的制度外壳,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它的一个理想就是社会和谐有序,这和当今的时代主题也是相呼应的。儒家思想永远都不会过时,它会在逐步适应时代发展的同时,慢慢地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优越性。
在“仁义礼智信”上,儒家有自己的观点。仁,就是仁义的意思,指与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做到关照;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仁者爱人。义,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能舍,帮人一把;义字前面的主体是我,这个我在行义的时候,一定是头脑清醒的,就是说我们要清楚地明白什么才是义举。礼,自己弯腰就会抬高他人,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意思是说:只有真正有德行、有才华的人才懂得谦虚礼让。智,从知从日,把平日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是智。信,人言也,是从人类言语中总结出来的东西,言必信;别人用生命或者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就是信,如果我们不信,可能就会吃亏的。
有义,就有不义。举几个例子来说:比如对父母不义,就是父母有错,做儿女的不指出,就是陷父母于不义。比如父母喜欢抽烟喝酒,儿女不但不劝说,反而给买,就不太合适了;为人子女犯了错误,父母开导,可以恭听,如果父母开始动用暴力,做子女的不跑开,也是不义。对待朋友,使朋友遭别人唾弃,这是陷他人于不义。另外,还有一个词叫“不义之财”,不义之财就是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物,不义之财是应该返还的。儒家还有一句话比较耸耳: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是说,不义的事做多了,必定会自食其果。
4.中道中国
中字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核心名词,中字是由一个“口”和一个“丨”组成的,“口”是大道的体,代表德,代表修养;“丨”是大道的用,代表才,代表能力。一个人有体有用才符合中道,意思是德才兼备,才能称为中。中代表了中国的人文哲学,是中华的密码,大道的体是仁爱、友善、宽恕、和平的,大道的用是惟精惟一的。中道思想,是很多学派的主要思想,现在我们可以来尝试了解一下。
(1)儒家的中道:处世的最高哲学
《中庸》认为:内心平正,不偏不倚称为“中”;喜怒哀乐已发,但合乎法度为“和”。中是天下的根本状态,和是天下的最终归宿。达到中和,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本目的,天地各得其所,万物顺利成长。从某种程度上说,中与和是一回事,因此可以用中的标准去把握和,也可以用和的精神去理解中。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曾经说:把执政原则可以转化为道德原则乃至日常的思维法则。其实这就是中庸精神的一个体现,因为有人才有家,有家才有国,道理都是一样的。而孔子说,最高的处世之道,大概就是中庸了;中庸之道是离人不远的,如果有人遵行中庸之道而远离了人群,那中庸就不能称为道了。
正确的理性原则必须适用于实际,接受实际利益冲突的考验,也就是说中道之所以能称为道,是因为它在社会实践中绝对是起到重要作用的。其实,中庸之道实质上就是预防冲突之道、化解矛盾之道,维持凝聚之道、实现平衡之道。在现实利益的考验面前,中庸之道会表现出强大的实用价值。一个人遵从中庸之道,在现实中的很多考验面前,就能做到头脑清醒,保持自我,不被环境改变。把中庸这种执中、防偏、追求公正的人文思想扩展到自然领域,使人与自然能够真正地和谐相处,这便有了中和之道。
中和,也是恰到好处的意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社会的关系是和谐的。但在和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有原则的,应以礼为标准,用礼来节制自己的行为,把自己的一切言行纳入礼的规范之中,说话做事都完全与自己所处的位置相符,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和谐共处。
礼之用,和为贵,这样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发展。然而,对于那些为了和谐而和谐,却不用礼来把握和谐的行为,这样就叫跑偏了。和谐就变成了和气、和顺、做老好人的作风了,这也是不行的,这只是在打着和谐的旗号,但具体实施起来却处处不和谐了。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先贤给了我们一个具体而伟大的道路,但是,为人既坚持原则而又团结和谐,想达到这样的修养境界,不是那么容易吧!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