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妃过世的消息渐渐传出宫外,披霞殿中人人戴素,但是因为是宫妃,灵幡是不能挂的,烧纸钱也不允许,尚且还不如外头富贵人家的主母死去来得体面,而杨妃的尸首又是火化的,连棺椁都没有。
披霞殿中请了高僧来念经,念足三日三夜,便算超度了杨妃的亡魂。
苏容意这几天也留在披霞殿中,许嬷嬷伤心过了一阵,大概很快也要出宫养老了,她想大概自己也就要出宫了吧,毕竟连披霞殿这个地方,杨妃的痕迹很快都会抹掉了。
四皇子许清昀并没有看过自己的母妃,这对众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好意外的。本来宫妃就没有资格让皇子来替你哭灵,何况那两人母子缘分本来就浅。
苏容意闲来无事就四处逛逛园子,欣赏这宫中本来就孤芳自赏的园林艺术。
刚过杨妃的头七,她就收到了一个小太监递给她的一封长信。
竟是初雪原给他的。
初雪原已经得了皇帝的恩旨,放归原籍,大概马上就能出宫了。
也算是得偿所愿。
虽然苏容意有些奇怪皇帝竟然会松口,毕竟许清昀还没有完全康复。
杨妃既死,他再要见苏容意也没有什么正当理由,苏容意觉得这个人是走是留,和自己也没多大关系,更不觉得和他会有什么话好说的。
但是尽管如此,她还是不得不承认,这封信确实给了她某些启发。
初雪原的信中一部分自然是辞行的话,还言道这几日与宋承韬有了些交情,会邀请他日后到湘南游玩,向他学习医术,他自己更是立志要重建家园,接过祖辈遗训,为救治百姓而使用蛊术,同时也是为了弥补自己所造成过的罪孽,请苏容意原谅他曾经的作为。
话语中满是小心翼翼,他似乎很在乎苏容意对他的厌恶。
苏容意勾唇笑笑,其实这点倒是他想多了。
要原谅他,也轮不到自己啊。
信中后半部分的内容倒是正题。
他提到,曾经看过言霄的身体情况,他也曾考虑过是否皇室遗传的病症会是蛊术所致,但是最后的答案,很遗憾不是。但是他同时又说到,世上的病,很多不是什么偶然,只是没有人注意到其中细节罢了,而人们又惯于将自己解释不通的事情说成是命中注定,或者是上天旨意。
这一点倒是和苏容意的想法不谋而合。
他言道,这是太祖传下来的病,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遍查史料,寻找根源。太祖是草莽出身,先代不可考,那很可能根源就出在他身上,只是史书又过于美化帝王,野史中或许会有记载,还有宫中老人口中多年前的传说,也许都会是线索。
最后他说,蛊术只是失传秘术的一种,既然能有一种,那就可能会有第二种,第三种,无数种……
只是如今的人不知道而已。
毕竟太祖是几百年前的人,几百年过去,沧海桑田,很多东西消失,或者掩埋很深,难以发现罢了。
苏容意合上信。
他那几句话确实没说错,而寻找一个几百年前的源头或许很难,但是就像人诞育后代,一代一代的,总会有东西传下来,有迹可循的。
打定主意,她先没有派人去通知言霄,而是自己去找些史料来看看。
而恰好那夜烧了的藏经楼中,很多古籍被焚毁,剩下的许多书籍便被搬出来等待登记入册,因此她买通了一个小太监,便能潜入暂放这些古书的屋室。
好在除了佛经,那位神宗皇帝搜罗了很多五花八门的书,其中的史料也是以神宗朝以前的为主,毕竟最近几朝的资料,有用的都在昭文馆中了。
苏容意就着不亮的油灯一本本书去找,书页上积着厚厚的灰,让她一不小心就会打喷嚏。
找到皇室的秘密,不仅仅是为了救言霄的性命。
还有谢家,和皇室有着如此紧密联系的谢家,她一定要知道这其中的真相。
因为她是谢家的女儿。
她一想到这,心中就被针扎了一般难受。
他们不要她,可是谢家的宿命却还是跟着她啊。
苏容意看着自己的手,想到了自己的天赋异禀,她的后代是不是也会如此呢?
可这异能给自己带来了多少麻烦和痛苦啊!
或许她也会成亲,也会成为一个母亲,所以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摆脱不了这样的命运。
她呼了一口气,低头仔仔细细地阅读有关太祖的一切史料。
太祖,仓田人氏,姓许,名攸,家贫而弃学,年十二投军,少有大志,龙章凤姿……
她忍着耐心看完一长串关于太祖的溢美之词,和许许多多神乎其神的“顺天命,诛暴虐”的事迹,却半点也没有提到他生病的事情。
苏容意蹙了蹙眉,这样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太祖在少年之时是很健康,甚至上阵杀敌勇武过人的?
改朝换代都是暴力取胜,很少有一个文弱无用的皇帝建立一个新王朝。
她放弃在正史中寻找线索的希望,转而去翻一些野史。
有一本书叫做《建元野话》,太祖改元,第一个年号就叫做建元。
这大概是一本不入流的杂书,苏容意连听都没听说过。
打开一看,才叫这其中的淫词艳曲吓了一跳。
素来天下大乱的时候,精怪神仙的传说便兴盛些,这本书就是着重于讲一些前朝末期,建元初期,一些知名人物的风流韵事和奇异见闻,多与山野精怪有关,美貌的狐仙,或者挖人肚肠报复的山猫等等。
苏容意原想放下,可是想到这本书出现在这里,说明其中必然有被史官重视的东西,一遍翻找,果真见到几个熟悉的人名,却都做了变化,囊括前朝太后,开国功臣等等……
而有一个故事不得不让人注意,这故事的主角便叫做言午夂,苏容意觉得有些好笑,这名字在影射谁也都能够一眼看出来。
看来虽然这本书叫做《建元野话》,却是后来有人搜罗编成的,这个故事写出来的时候许攸估计还没有登基为帝,否则写这故事的人便是十个脑袋都不够砍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