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板这小面馆原来的生意也就是一般,可是自从换了面粉生意越发红火。李二郎送来的面粉磨得细,做出来的面条口感更滑溜,吃过的客人都说好。还有一点李二郎的面粉更精细,但是价格却和别人的一样。面条已经端上桌了,再推辞端走也不合适。况且瞧着周老板是真的很感谢,李二郎也就不再客气了。
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吃到肚子里感觉很是舒服,李二郎再次表达自己的感谢。
李雪儿瞧着爹爹很是不好意思,从带的篮子里拿出槐花饼。“周伯伯,这个给您尝尝,我们自己做的,很好吃的。”
槐花饼做的卖相很好,周老板觉着挺新奇的吃食。试着咬了一口,还真好吃,有花香的味道。
一个小饼不大,周老板三两口就吃完一个。紧接着顺手拿起另一个。周老板一连着吃了五六个,再瞧着李家的父女反而有些不好意思。
李雪儿的想法是到街上卖槐花饼没有经验也不方便,李二郎也不是那能莫开面子吆喝的人。所以他就想着能不能再周老板的店里卖,到这里来的人本来就都是有吃饭这个需求的,要是周老板答应了,每次交点钱也行。
在这李雪儿也能瞧出来周老板这个人的心眼还可以。觉着李二郎送的面粉好但是不会多给钱,心里有点抱歉但是舍不得钱。
李雪儿就是想利用这种心态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些饼子我们是想在镇上卖的,可惜我们什么都不懂。您看能不能借您的地方在店里卖,我们交点租金也行。”
李雪儿想的很多,到街上卖东西要是遇到地痞流氓之类的是个麻烦,在店里卖也是一个庇护。
“这不算个事,你们就在这卖吧。”
“我们这也是卖吃的,影响了您的生意就不好了。”
李二郎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实人,遇到事情总是为别人着想。
“这个影响不大,经常有客人光吃面不饱的,他们都从外面买了饼子带我店里吃。”
周老板是个精明的商人,反正客人经常买别人的饼子,钱也是别人转的。既然如此就让李家的父女挣了也是一样。而且这么特别的饼子在自己店里卖,说不定这小店还能增加名字呢。
“不影响您的生意就好。那就打扰您几天,等槐树花期过了我们也就不卖了。”
之前人们都不知道槐树花能做出好吃的饼子,直接用说的不够说服力让别人掏钱。
李雪儿向周老板借了一个小碟子,把带来的槐花饼切成小块放碟子里,这样可以让客人品尝一小块再决定是否花钱买。
很多人的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占小便宜。进店的客人瞧着有免费试吃的饼子就都好奇的试试。一个新的事物要想让大家心甘情愿的去接受,光靠说的是远远不够的。就算把槐花饼子说成仙界美味也没用,还不如让客人尝尝。
吃着觉得味道不错,自然就开口问价钱。李雪儿定的价是一文钱两个。李二郎觉着小孩巴掌的的两个小饼就一文钱挺贵,没有多少成本基本都是山上免费的槐树花。但是李雪儿的想法不同,这个价钱已经很低了,为了摘花,手都不知被扎过多少次了。
再者能到店里吃十文钱一碗面的人经济条件都应该是不错的,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一文两文钱都不在乎的。
果然尝过槐花饼的味道之后,很多客人都买上几块尝尝鲜。甚至还有人买了带回家给媳妇孩子尝尝的。
很快李二郎带来的花饼就都卖完了,顺利的让他不敢想象。那热闹的情景让周老板这般爱财的人也眼红。带上雪儿跟周老板辞别,李二郎想把这个好消息赶紧告诉妻子。
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有点暗了,孙慧娘有些担心丈夫和女儿,在门口焦急的等待着。瞧见丈夫推着小车远远的走过来,一颗担忧的心才平静下来。
“怎么这个时候才回来,天黑了路上不安全。饼子没卖完拿回来我们自家吃也行,下次不要这样让我担心。”
“都卖完了,镇上的人也都很喜欢,还有人问我明天去不去卖呢。”
李二郎把今天卖槐花饼的钱给妻子,孙慧娘瞧着还不少。
“怎么这么多的钱。咱们做的饼子能这么值钱吗?”
李二郎买面粉的钱基本上又买小麦了,剩下的不多。但是如今小钱袋里能有六七十文钱。
“你闺女定的价,一文钱两个。”
李二郎把去镇上卖槐花饼的经过讲给孙慧娘听,语气里全是自豪。自家的闺女就是机灵能干,要是自己一个人去肯定卖不了这么多钱,说不定都卖不完。
“这么小的饼子一文钱两个,这么贵也有人买啊。”
孙慧娘了解了经过很是感慨,要是自己肯定舍不得花一文钱买那么小的两个饼子,一文钱都能买一斤小麦了。
看来镇上的人都挺有钱的,有钱不赚是傻子。孙慧娘决定趁着这几天赚上一趣÷阁,“我们多做些,接着去镇上卖。”
趁着天还没有黑透,一家人把家里剩余的槐树花都择好放开水烫过一遍又放凉水里浸泡一下。
第二天天还没大亮,李二郎就拿着背篓上山了。孙慧娘也早早的开始烙花饼,争取可以多做一点。
天大亮了,李二郎回家了,带回来两背篓满满当当的槐树花。
李二郎的手也被树上的刺扎的不清,李泽洋不小心碰到了疼的龇牙赶忙避开。李二郎是个老实不善言辞的,什么都没说,就是因为这样让家人更加的心疼。
时间还早,李泽洋还不急着上学。也在家帮忙择槐花。
一家四口分工明确,有择花的、开水将花抄一遍、有负责把花朵和面粉均匀搅拌在一起的,有负责煎的。就这样像一条流水线作业,速度还挺快。
煎好的花饼放凉之后整理的摆放到干净的竹盒里,等到太阳出来了正好整理完了。早饭就吃的槐花饼,之后李泽洋去上学了,李二郎夫妻锁好门带上李雪儿去镇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