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自己拒绝那一方,都会引起不满,搞不好就会变成两个互相敌视的派系。
到时内部出了问题,只怕不用李惠义来攻,就会乱成一团。
而如今唯一能解决此事的,只有刘协,只要他下令封自己为丞相,那么荀彧等忠汉派,就无法反对。
此事耽搁的越久,越会将矛盾增大,曹操思考许久,终于决定趁夜色进宫,与刘协秘会。
为了隐人耳目,曹操在车驾行到一半,乔装下了马车,转为步行离去。
借用自己手喻,曹操轻而易举进了皇宫。
已经入睡的刘协,在宦官的禀报下,不情不愿的起来,前往议事处。
来到议事处,见一身穿便装者,正坐着等候,刘协不悦说道:“曹爱卿深夜让你前来,可是有何大事”
听闻声音,曹操转头道:“回陛下,确有大事,臣不得不着急前来。”
“嗯”见来人是曹操本尊,刘协心中好奇,不知道他为何如此装办。
“下去,把门关上。”刘协挥退一旁宦官,走向曹操问道:“爱卿为何如此,难道发生了什么大事”
曹操回答道:“回陛下,今日臣与众人商议交换虎豹骑俘虏之事,大臣劝谏臣进位丞相”
随着曹操絮絮道来,刘协脸色变了有变。
曹操深夜前来,肯定是想让自己册封他为丞相。
可丞相一职关乎重大,自己若是亲自封出,恐怕将再无法收回。
但曹操分析的也有道理,眼下两人荣辱共存,自己也多要扬仗曹操,若是曹操派系分成两面,那么实力肯定会有损。
可自己若是册封了曹操丞相之位,那么自己的威言,肯定会有所下降,到时那些对汉室摇摆不定的,必会一心转投曹操。
不管如何去做,结果都对自己不利,刘协一脸难看,思考许久,都不知怎么开口。
曹操看着眼里,也知刘协为难,于是缓缓说道:“陛下放心,臣可重用徐晃,让他统兵三万以上。”
嗯
徐晃
难道曹操已经知道徐晃是自己亲信,到底是谁泄露的,还是他自己猜出
那曹操此话的意思,是想表明忠心吗
曹操治下兵力加起,也不过十万左右,徐晃统兵三万,已经占据三分之一。
而徐晃又是自己暗插的亲信,这三万兵马,也是间接归自己统领。
刘协心中快速计较,缓缓说道:“曹爱卿真有气魄,明知道徐晃是寡人亲信,还敢任用。”
曹操微笑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臣并没有异心,只不过想尽快平叛天下,还陛下一个朗朗乾坤。”
曹操此话,将自己摆着忠臣之上,可光靠几句言语,有让人何以相信。
刘协不信说道:“忠奸难分,帝王难做,眼下狼烟四起的大汉帝王,更是难做。”
“唉。”曹操轻叹一声说道:“汉室面临此危,不是陛下之错,而是日积月累,所造成的。”
“臣虽说手握重兵,有权臣之疑,但也是时事所逼,若现在天下太平,臣宁可退隐山林,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若陛下还不相信,臣可将荀彧安排为皇宫管事,做为臣与陛下的中间人,皇宫的一切事务,臣不插手分毫。”
荀彧虽然说是曹操的人,但在朝堂上,从来不偏帮任何一方,皆是以事论事,所以得罪了不少人。
但观荀彧行事风格,汉室在他心中,分量还是极重。
所以荀彧此人,在眼下俩人君臣之间,是一个最佳的联系人。
曹操已经退步许多,刘协还不同意,只怕会让两人关系出裂缝。
刘协说道:“好,爱卿既然如此诚心,寡人也无理由拒绝,可是李惠义被封为大将军,会不会进一步增加他的实力”
曹操无奈道:“这是必然的,李惠义虽说去年大兴刀兵,但其实力根本没有受损多少,所战死的大多数为异族招募之兵。”
“听说李惠义又与异族达成某种协议,正大肆招募兵马,只怕要不了两年,就会有大的行动。”
刘协皱眉说道:“难道就无法离间他与异族的关系”
曹操摇头道:“臣也曾暗地派人前去,可北方异族对李惠义好像极其害怕和尊重,不管提出多大诱惑,就是不敢答应。”
刘协说道:“李惠义到底怎么收服这些异族的,自古异族都是我大汉敌仇,怎么到他手里,反而成了帮手。”
对于刘协这个问题,曹操也想知道,可他调查许久,根本一无所获。
曹操回答道:“李惠义此人行事别具一格,对于异族也是软硬兼施,怀柔能给于一切,狠起心来,也能灭一族,或许这就是对异族最好的办法吧。”
对于高句丽被灭,李惠义建立新郡,刘协也曾听过,并还下诏给了赏赐。
听闻曹操的回答,刘协心中也有一个大概,转问道:“既然李惠义的实力压制不了,爱卿可有办法壮大自身,比如在寿春的袁术。”
袁术被三家合围后,可是实力大损,就连治下,也仅剩扬州的寿春。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孙策苦战数月,无功而返,曹操可不想自己步了后尘。
反正袁术已困守一城,时间一久,必会内部出现问题,到时再举兵征讨,即省时间,又可减少损失。
见刘协对袁术念念不忘,曹操微笑道:“陛下,袁术已成困兽,此时发兵,只怕会得不偿失。”
“不过陛下放心,那传国玉玺,和袁术的头颅,不出两年,必会有人送来。”
对于袁术公然称帝,挑衅皇权,刘协可一直记着心中。
听闻曹操承诺,刘协皱眉说道:“既然不讨伐袁术,爱卿接下来要兵指何处”
对于刘协的发问,曹操并没有隐瞒,如实的将计划脱出。。
听完计划,刘协思考一会说道:“爱卿此法确实不错,不过寡人也有一个想法,不知爱卿想不想听”
“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能有什么好的建议。不过为了表示尊重,曹操还是客气说道:“陛下尽快说,臣竖耳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