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春华看着那些离去的侦察兵们,开口抱怨道:“唉!这林子也太密了!要是换成在外面,我们派出几艘飞艇就能把地面上的敌人看得一清二楚了,哪里还需要这么麻烦呀!”
“大理人显然也知道这一点啊!所以才会等我们进了林子再发动偷袭!接下来还是小心一点吧!”一旁的战友郁闷的回道,他们这一路行军原本就很是辛苦了,现在还要时刻警惕敌人的偷袭,一点放松的时刻都没有了,这真的是和实战没有什么区别了啊!
而就在这些大夏联邦的士兵们在密林之中艰难跋涉的同时,那出使西辽的队伍倒很是顺利。
一路上那些马匪们见到这支规模不小,装备精良的使团之后,是纷纷退避,不敢对其动手,即便是那些自认为实力比使团更强的盗贼团伙也是一样,毕竟青龙帝国,现在已经在亚洲这一片打出了威名,从古至今,还没有哪一个帝国,能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横扫这么多强国,一统中原的。
一些响马们更是起了要投靠青龙帝国的心思,毕竟现在这个帝国的崛起已经是势不可挡了,这时候再不加入,那等到对方腾出手来,那么他们肯定也会像中原腹地的那些同行一样被通通剿灭的。
这支使团的首领张穆对于这些来投靠的响马倒也是欢迎的,只要对方没有做过大恶就可以暂时加入使团,等到返回中原之后再行安排。
至于如何判断这些马匪有没有作恶,自然还是用以前的老办法,测谎仪测谎了!
这些古代人可并不清楚测谎仪的运作原理,更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可以骗过这神奇的测谎仪,只要稍微问上几句就原形毕露了。
正是由于这些马匪的加入,导致使团路才赶了一半,队伍的人数便增加到了一千人以上。
这时候他们又遇到了西辽前来接应的人马,这是一支数量也有千人左右的骑兵队伍。领头的是一个叫做耶律松山的家伙,听名字就知道绝对是耶律大石的亲信。
自从上一次因为盟友西夏的求救而注意到青龙帝国的存在之后,耶律大石一直都在关注着这个突然崛起的帝国。
他静静的看着对方一路灭掉了西夏、大金和大宋等中原的强国,基本统一了中原之后,心中是庆幸无比,自己之前放弃了返回中原掺和这场混战的打算。
说起来他以前也是有要杀回中原的想法的,只是在被金国暴打了几次,意识到了凭自己手中的这点兵力无法成功杀回中原之后,便慢慢的放弃了这个想法,开始专心在西域发展。
现在的事实也证明他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在西域这边,欺负这些小国真的是很舒服,就连那看起来很是强大的塞尔柱帝国,也是被他屡屡击败,地盘被他步步蚕食,眼看就快要彻底崩溃了。
等到塞尔柱帝国彻底被打崩之后,他便可以靠着吞并其国土和人口,一跃成为西域的顶级强国了。
只是在这时候他得知了青龙帝国向着西辽派出使团的消息,这让他立即明白,对方终于是注意到西辽这个躲在西域角落里的小家伙了,派遣使团应该就是来试探他的反应,如果能拉拢就拉拢,不能的话恐怕就要和其他几个之前挑衅过青龙帝国的小国一样被征讨了。
这时候耶律大石心中也是后怕不已,幸亏他之前忙于对付塞尔柱帝国,根本就没有心思去侵扰青龙帝国,这才让对方没有对自己生出恶感,并没有直接派兵征讨,而是先派出了使团来他和谈判,给了他一个选择的机会。
面对着这个选择,耶律大石很快就做出了最后的决定。那就是选择投靠青龙帝国。
如果还有反抗的可能的话,耶律大石自然也不想这么快就屈服,但是双方的实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他完全看不到战胜对方的机会。
因此为了不让自己和手下白白送命,耶律大石也只能是选择屈服于这个强大的帝国了。
在派出部队去接应青龙帝国使团的同时,耶律大石也叫来了自己手下的文武官员们,向着这些手下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好让这些手下在使团到来之前,有足够的时间好好调整心理状态,接受这个现实。
幸好这个阶段耶律大石手底下的文武大员们大部分还都是汉人、蒙古人和契丹人,而这些人也都清楚,面对着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他们确实是没有什么抵抗之力的,早点投降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了。
不过还有一些人却是提出,可以继续向着西边进发,以此避开青龙帝国的兵锋,不一定非要投降。只有逃得够远,想必青龙帝国也是不会一直追下去的。
但是耶律大石却是否决了这个提议,对于他来说,自己一路从大辽逃到了这偏远荒凉的西域,逃得已经够远的了,现在他也真的是不想继续逃下去了。
况且那青龙帝国据说有着强大的空军部队,他们就算跑得再快,恐怕也没有对方的空军跑得快吧!
由于耶律大石最近率领着西辽接连取得了好几次大胜,威望很高,所以那些反对的文武大臣见到对方坚持,也只能是同意了耶律大石的方案。
在西辽君臣们的等待之中,青龙帝国的使节团终于是抵达了西辽首都虎思斡耳朵。
为了表达自己对于青龙帝国使团的重视,耶律大石甚至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在城门口迎接这支远道而来的使节团队伍。
使团首领张穆见到这一幕,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笑容,对方如此做派,他要是再看不出对方的用意那就真的是笨蛋了。
一行人互相介绍了一番之后,笑吟吟的进入了城池之中。
而张穆在进城之后,发现这城里面不少建筑居然都是典型的中原风格,不知道的话,还以为是来到了某个汉人统治的国度呢!
从这也能看出辽国汉化程度之深,其实已经和真正的汉人没有多大区别了,所以耶律大石这个大辽皇族,在这西域建立了自己的国度之后,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将他之前在中原所学的不少汉家文化带到了这里。
只是张穆也看出了这个势力的一些隐患,那就是在这城中走动的不少民众,都是那须发发黄的西域蛮夷,其中黑发黑眸的汉人和契丹人可并不多见。长此以往之下,这些耶律大石从大辽带来的亲信们很快就会沦为少数族裔,这对于其统治可是大大不利啊!
幸好,青蛟王大人也早就帮对方考虑到了这一点,并且给出了解决办法。
在张穆心中回忆着苏理交代的那些事情的时候,一行人很快就抵达了皇宫。
这里自然是无法和大宋那大金的皇宫相提并论了,毕竟耶律大石也才刚刚在这里站稳脚跟,还没能来得及大兴土木修建自己的皇宫。这里以前也不过是这虎思斡耳朵城的城主府而已,所以看着很是简陋寒酸。
幸好张穆也并没有在意这点,笑着和耶律大石进入了这座简陋的皇宫之中。
为了表示对耶律大石这位王者的尊重,除了两名近卫之外,其他护卫也都被他留在了皇宫外面。
而在进入了皇宫之后,张穆也没有继续和耶律大石废话,直接就取出了苏理交给她的圣旨。
这封圣旨,是苏理册封耶律大石为辽王的圣旨,当然这要是在对方愿意臣服于青龙帝国的前提下,不然张穆是绝对不会拿出这封圣旨来的。
说起来耶律大石也是青龙帝国册封的第一个王了,而且还是一个异姓王,这也算是耶律大石的一份殊荣了。
在张穆宣读完了圣旨之后,耶律大石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一丝真诚的笑容,他原本以为,自己投降了之后,最多也就只能当一个无权无势的富家翁了,毕竟那青蛟王苏理,似乎对于各国的原统治阶级都不怎么待见,不是被杀了就是弃之不用。他原本以为自己也不会例外,结果对方却是封他为辽王,这西辽的军政大权大部分也依然在他手里面,和之前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据说之后会给各部队派出一些什么指导员之类的,想来应该和监军差不多吧!
这也是应有之意,他刚刚归附,对方自然还无法彻底信任自己,要是连一个监军都不派,那么他反倒要担心了。
“辽王殿下,真是恭喜了!这是苏理陛下赐予你的金印,今后您就是青龙帝国的辽王兼征西大元帅了!”张穆笑着,又取出了一个金印和一个虎符。
如果有熟悉苏理的人在这里的话,那么肯定是会听出这征西大元帅才是重点,苏理这压根就是把耶律大石当成了一个大将在用了,所以才会对其如此厚待。其实如果岳飞当初投降了的话,最后一个王位的封赏也肯定是少不了的,可惜岳飞对于大宋太过愚忠了,就是不肯投降,苏理也只能对其痛下杀手了。
可是显然耶律大石并不清楚这其中的关键,依然是在那里痴迷的看着那个上面镶嵌了一个硕大无比的蓝宝石的辽王金印。
这玩意其实是苏理从深蓝星那边弄来的一个人造宝石,根本就不值什么钱,她一下子买了几百个,其中镶嵌在这辽王金印之上的这个,直径超过了十五厘米,足有鹅蛋大小。
耶律大石自认为自己也算是见识过不少奇珍了,但是也从来没能见过如此硕大又纯净无暇的宝石。
那位叫做苏理的女帝,能够舍得将这么珍贵的一颗蓝宝石赐给他,也足见其对自己的重视了。最后,沉浸在宝石蔚蓝光泽之中的耶律大石还是被一旁张穆的话语给惊醒了。
“辽王!辽王殿下,苏理陛下除了这金印和虎符之外,还赐下了一只亲自祭炼过的气运之鼎,可以帮助辽王镇压辽国气运!以后只要青龙帝国不亡,辽国便也不会再有之前那样的亡国之忧了!”
听着张穆的话,耶律大石不由得更加欣喜了,据他所知,那女帝苏理确实是一个有大】法力的高手,对方赐下的这什么气运之鼎肯定也是有玄妙的。
在耶律大石的催促下,一只一人多高的巨大青铜鼎很快被八名膀大腰圆的士兵给抬进了皇宫之中。
那青铜鼎之上镌刻着许多玄奥无比的图纹,即便是耶律大石这样没有修炼过的人也能感受到其散发着一股特殊的气息,再凑近一些看看,便可以看到其一面刻着‘安西’两字,还有一面则是刻着一个‘辽’字。
耶律大石的那些臣子们,见到自家老大居然被那青龙帝国封为了辽王,并且那女帝还又是赐金印、虎符,又是赐这气运鼎的,也全都为自家大王高兴。
皆大欢喜之下,这皇宫之中很快就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欢迎张穆这些青龙帝国的使者们。
那虎思斡耳朵的城头,很快除了西辽的旗帜之外,也飘扬起了青龙帝国的国旗,并且其高度要比西辽的旗帜高出了一头,显示出了宗主国和附庸国的尊卑之别。
而与此同时,远在临安城的苏理也感应到了西辽的归附,因为她此时已经感觉到自己拿出来的那个辽鼎开始吸取气运之力了。
这气运鼎也是她最近开发出来的一种特殊法宝,帮助她更快的整合被征服地区的气运之力,尽快的将其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同时也能够用来防止世界意志的反扑。这气运鼎一旦到位,那么世界意识便再也无法调动这个地区的气运之力了,同时更无法进入该地区搞风搞雨,暗中操控影响人心了。
不过苏理也感觉,这十二世纪风云际会的世界意识好像是放弃了抵抗一般,最近都没有发起过什么有效的反击了,似乎是知道自己不是她的对手,甘心认命了。
除了西辽的那一个气运鼎之外,其他被征服的地区,像是蒙古、西夏之类的地方也都各自有了一个气运鼎镇压气运,至于原本是属于大金和大宋领土的中原地区,更是足足有着九个气运鼎用于镇压气运,也就是那原本很是着名的九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