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蛐蛐和蝴蝶在A区的三单元门前的那个象棋盘石桌上,看着“倒鸦派”与“保鸦派”的争执时,小鹰正在市京剧团里与刘婆婆的侄女刘洋,还有刘洋的男朋友石阳在谈论铜锣的事情呢。石阳长得一表人才,是一个出众的小帅哥,这样英俊的青年,为什么不当演员,而是去打大锣呢?小鹰的这个疑问在半小时后就完全转变了。
谈话之前,小鹰在排练场里认真地看了一场京剧团的排练。石阳不愧是戏校里专业学打大锣的,在一个大乐队里,石阳的面前摆着好几面大小不一的铜锣,乐队的指挥是一个敲着板鼓的老年人,石阳看着那个“板鼓”的手势,不时地敲着各种铜锣,那锣声与鼓和镲声交融在一起,是那样的铿锵有力、节奏分明,石阳表情威严,身正腰直潇洒极了,他手腕轻动,仿佛调动千军万马,锣声响处,让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小鹰两眼不住地盯着石阳,看着看着就使劲地拍起巴掌来了。
听说小鹰是来了解铜锣的基本知识,石阳的话就多了起来。现在还居然有人对铜锣感兴趣?这让石阳找到了一种知音的感觉。
石阳说:“你要想了解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忽略了‘锣’那可是少了一课呀。我国人民使用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我们的少数民族里,是濮族和壮族最早使用的。到了元代,元杂剧的演出,锣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据清代一个叫李斗的作家在他写的《扬州画舫录》这本书中记载,当时戏曲歌舞中就用到了云锣、小锣、汤锣和大锣等。我国的大锣还西传欧洲,在1791年,法国作曲家戈赛克开始将大锣用于管弦乐作品中。在我国广大城乡,锣还曾是肩担贸易小贩或服务性行业沿街招揽生意的工具,以锣的特有音调代替叫卖、称之为‘唤头’。现在,锣已被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广泛用于民间娱乐、节庆活动、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中,参加各种乐队演奏。现代的锣就更多了,出现了套、排、编、琴、二十九音云锣、三十六音和三十八音云锣等许多新品种呢。你看,我这里的锣,一面锣一个调,一面锣有一种用处呀。要认识锣,你还要弄懂一个词,叫共鸣或者共振,你懂不懂?哦,举一个例子,洗衣机用过吧?停转之前是不是有段时间抖得很厉害?那就是发生了共振现象,当外加频率等于物体固有频率时,发生物体振幅最大的现象,就是共振。世界上的声音你得认识它呀,声音是最奇妙的,你看不见它,可是它能在空气行走呢。”
小鹰没有想到,一面“锣”竟然让石阳讲了这么多他从没接触过的知识。他瞅准机会,终于把石阳引到了自己的话题上,“石大哥,你给刘洋拿去的那个锣是什么样的锣呢?”小鹰看到当自己提到锣的时候,刘洋在一旁不住地给他使眼色。小鹰明白了,现在石阳可能还不知道他那个心爱的铜锣已经在富民小区消失了呢。
“哦,那是一面大锣。”说着,石阳又从一堆锣里挑出来一面有洗脸盆大小的锣,“嗯,有点像这面锣吧,声音也差不多,只有我能区别开来,你们一般人是分不开的。刚才我对你说过了,大锣的声音洪亮、强烈、力度变化大;小锣的声音清脆有诙谐色彩。”说到这时,石阳瞅了瞅刘洋,问:“你老姑用完那面大锣了吗?不是说很快就还给我吗?”
刘洋故作轻松地说:“你急什么,过两天给你就是了!”
爱锣如命的石阳这时轻轻地敲了一下他手里的那面大锣。嗡那声音很低沉,在小鹰的耳畔久久地回荡着。
市京剧团隔壁的大院,是市聋哑学校。巧了,刚从京剧团出来的小鹰在这里遇见了妈妈。小鹰的妈妈秦静是聋哑学校的副校长,学校里有住宿生,也有走读的学生,可是秦静为了照顾好聋哑学生,一年有很多时间都是住在学校里。她看见小鹰后,亲切地拉住了儿子的手,“你爸总出差,你爷爷还在医院里,你呀,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别一天到晚总是破案呀,推理呀,学习可不能耽误呀!”
“妈妈,你放心吧,我这次期中考试,在班里又是前三名呢!我自己在家里还学会了做饭呢。”
“那就好,你能自立,我最高兴了。我有一个学生,和你年纪差不多,学习好,心地更善良,学什么都快,咦,那个轮滑你会不会?人家几天就滑得可好了。练得特刻苦,每天早晨天一亮,就起来练轮滑,等他参加市里的比赛时,肯定能得奖。咳!这个孩子哪都好,可就是不会说话呀!没办法。哎,哪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你们交个朋友吧!”
小鹰心里还在想着那面丢失的大铜锣呢,哪有心思和妈妈说什么朋友的事。他搪塞了几句就跑了。
小鹰回到富民小区A区三单元六楼,走进木头的舅舅家时,大家已经吃完晚饭了。小鹰也草草地吃了一口,然后听蛐蛐和蝴蝶、木头他们几个人汇报跟踪那几个“保鸦派”,也就是那个中年男人和穿制服的妇女的情况。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铜锣是被这几个人拿走的。
就在这个时候,冯哥又急匆匆地跑到了楼上,“哎,你们几个都在这儿,是不是没有人出门?”
蛐蛐问:“冯哥,你这么着急,又出什么事了?我们几个根本就没有出屋。”
“真是见了鬼了。铜锣没找到呢,驱鸟器又没了。”冯哥说。
“什么驱鸟器?”小鹰不解地问。
“是不是你从机场借来的那台小机器?”蛐蛐问。冯哥点了点头。
原来,下午在楼下的那个象棋盘的石桌上,以刘婆婆为首的“倒鸦派”把去机场找“驱鸟器”的任务派给了冯哥后,冯哥立刻开着出租车找到了汪爷爷在机场售票处当经理的姑爷,借来了一台小型的驱鸟器,并答应人家用完了马上还给机场。可是冯哥开着他的中华轿车,把那台小小的驱鸟器拿来放在了那个象棋盘上,转身去停车的时候,那台机器就像那面铜锣似的又不翼而飞了。
蛐蛐看着冯哥那着急上火的样子,竟然有点幸灾乐祸地说:“冯哥,我们是负责找铜锣的,你不会再让我们去找那台驱鸟器吧?”
冯哥真是气急败坏了,他大声地喊着:“我什么时候让你们找驱鸟器了,你们答应了给我们找铜锣,你们快找呀!找呀!”
冯哥说完就匆匆地跑下楼去了。
窗外天黑了下来,夜幕把一切都掩盖起来。铜锣在什么地方?现在还没有一点头绪,在那个神秘的象棋盘上又突然丢失了一台驱鸟器。
这两件东西是不是同一个人拿走的呢?谁也不知道。
大杨树下的谋杀案7_§§7.驱鸟器为何不翼而飞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