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农村动迁(1 / 1)

第二章农村要动迁

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日子真是不容易啊!

现在农民的日子好过了,种地不仅不需要缴税了,而且年年国家还会给农民补贴。这种好事过去想也不敢想。李老汉是个朴实的人,他吃过苦,因此也更懂的感恩,他珍惜现在的好日子。李老汉的地早已经租出去了,虽然他热爱土地,但是干起活来已经力不从心了,毕竟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

老俩口根本不缺钱,三个孩子每年都会给足够的生活费。尤其是那个小儿子李卫军,虽然怕老婆,很少回来,可钱不少给。儿女早想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但是李老汉舍不得离开这个院子,舍不得农村的乡土气息!

老俩口儿的日子过得很悠闲,侍弄点儿园子,种点花草,栽几棵果树,养一群鸡、鸭、鹅,养一头猪两只羊,院子里再栓一条狗。这日子已经不叫过日子,这叫享受生活。多么有情趣,多么雅致,多么富有乡土的气息,又多么具有田园的诗意!李老汉的日子过的别提有多么的惬意了,村里的人都羡慕极了,用最近网上最流行的话说,那就是“羡慕嫉妒恨”。

李老汉种园子是为了活动活动筋骨,养家禽家畜是为了过年儿女吃点绿色食品。李老汉现在已无需为了钱而劳作了,也不再为了钱而奔波了,这才是真正地生活呢!晚景悠闲,这才是人生的最大幸福,也是最高的境界!

要让李老汉闲是闲不住的,夏天他常常把园子里吃不了的青菜驮到市场去卖。虽然年纪大了些,骑起车来还很灵便。卖也卖不了几个钱,李老汉也不是为了卖钱,他的确不缺钱,他卖菜为了图个乐,为了物尽其用,为了骑车到镇上这十来里路的锻炼,为了给老伴带回些可口的东西,为了市场上人多热闹,消息灵通。

李老汉卖菜也从来不带称,他嫌那东西碍事,无非是一些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等,农村家家有的是,送也送不出去,吃不了扔了还浪费。这都是绿色食品啊,好东西,让它物尽其用吧。没必要那么准确,何苦要斤斤计较!他扒堆儿卖,一堆儿给多钱都行,图个乐子嘛。

李老汉根本就不差钱,从去年开始,农村户口凡年龄过六十周岁的,国家每月给补助一百元。这些钱对于李老汉来说不算什么,但他高兴,国家富了没有忘记农民,他感谢国家,他懂得感恩,钱多少是另一码事,他觉得心里暖和,国家想着咱老农民呢!

这不,昨天李老汉卖菜归来除了给老伴儿带回一袋豆腐脑、一斤油条之外,还带回一个重大消息:赵家屯真要动迁了!

“真的?那农民都住楼了,地咋种啊?”老伴儿半信半疑。

“听说都包大户,机械化种,像美国那样。”

李老汉解释说,但他自己心里也不太相信美国几个人能种上千亩地。这都是他从市场上听说的,凭自己几十年的经验,一个好劳动力种上十五六亩地就已经不错了。种几百亩,怎么可能呢?不愿意相信归不愿意相信,但赵家屯动迁的消息还是比较可靠的,他有些信了。

“那还咋养鸡鸭呀,农民靠啥生活呀?”老伴儿说。

“就是?”李老汉附和地说。

“那咱这能不能动迁?”老伴儿关心地问。

“我看不能,哪有那么多的钱啊!”李老汉一边吃油条一边说。

“我看也是!”

“不动更挺好,在农村住着多宽敞,住那破楼憋屈死了,我可舍不得离开这院子,让王老三他们住吧,成天惦记动动的,住上楼就知道农村大院的好了。”

“那可不,不动更好,我还舍不得这一群鸡鸭呢!”老伴儿也一边说一边喝着豆腐脑。

……

其实早在一年之前就有消息说“农村要动迁”,但李老汉根本不相信。种了一辈子地的他对泥土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他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动迁的事儿。

“农民不种地,指啥生活,都喝西北风啊?”

每当有人当他的面充满憧憬地谈论动迁的事儿时,倔强的李老汉都这样的反驳,尤其是王老三。

“指啥?动迁就有钱了,一家几十万上百万,你老俩口花也花不完。”对方也不示弱。

任何消息的传出都不是空穴来风,后来的消息越传越真切了。李老汉多少有些动摇了,他不得不相信了。他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他常看地方台的电视节目,自从这里变成及上海浦东之后国家第四个经济开发区后,经济的确有了巨大的发展,新建的工厂一个接一个,一个个千万元、亿元的大项目争相落户在这片热土,李老汉对此很高兴。

老百姓找工作越来越容易了,新区的基础设施在两年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环境更加优美了,有新修了八纵八横的路网,这些李老汉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都是与老百姓的福祉息息相关的,百姓生活环境好了,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了,这种变化是真真切切的。

“或许真的可能要动迁了。”但这么好的土地都修上路,变成了工厂、校园,他有多少觉得有点可惜,他只是一个农民,农民对土地的感情是真挚的。

蒲河岸边,辉山脚下,一座新城已经初具规模,这是真真切切的巨变。

最新小说: 我的猛兽动物 岂言不相思 焚情 都市极品神医叶辰夏若雪 绝世天尊 重生之完美一生 炽热 驯养 叶辰 江山美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