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的研发工作进展开始缓慢下来,花了好几个月时间,改进了几个小零件结构,勉强把蒸汽机的工作时间从一刻钟延长到两刻钟,就再难有突破了。
虽然朱由崧对我的这个爱好还是比较支持的,所需材料都尽量满足,但是毕竟满足的范围有限,首先人员方面只有我们这不到十个人,相对后世动辄数百上千人的研发团队,确实人手不够啊。再则,需要用到的材料要上报到朱由崧那里批准了,才会拿来试用,效率极其低下。
这个时候如果有权力集全国之资源来做的话,我相信很快就能成功的。毕竟有些材料、技术我们这些人不会、不知道,不代表这个时代就没有,要是能公布出去,可能很快就能解决。可是现在别说权力了,很快的,连最基本的研发保障都做不到了,因为清军要来了!
虽然我被软禁在定王府,接触不到太多外面的信息,但一来作为后来人本来就知道清军正在向南京进发,二来软禁也不是完全跟外界隔绝的。比如总有外出采购的太监进出的,比如定王府的那些不称职的管事文官经常来请安的礼节还是要做的。从这些零零星星的接触中,心有所备的我还是能看出一些异常。
马上,跟我有关的事情还是来了。三月初一,朱由崧召见我进宫,原因就是南明三大案之一的“假太子案”发生了,自称太子的少年已经被送到南京宫朝中辨认。
一开始我还有点忐忑,我跟真太子也就一起呆了小半天,最后的印象就是一个十几岁瘦弱的少年被一个太监拎上马疾奔而去。如何能分辨的出真假自己心中也没底。
再说回来,朱由崧肯定是恨不得崇祯的儿子都死光光,出来一个皇三子还勉强凑活,如果出来一个皇太子,那不是拆朱由崧的台吗?所以如果是真的太子来了,朱由崧也会希望认成假的,到时候会不会真人假认,干脆连我也一起干掉?
万分紧张的在太监的带领下进入奉天殿,看到群臣围绕着一个十几岁少年正在辨认,而看到这个少年的第一眼,我就心安下来了——百分百是假的,跟真太子没有一点相像之处。
我行过礼后,朱由崧示意我先不要说话,然后问假太子是否认识我?假太子如何认得,只能摇头。而众人基本也明白过来了,都转头看着我,等我说出最终的结果,我这个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辨认的结果肯定是最最可靠的结果了。我从容的摇摇头,答道“不认识此人。”
虽然确定这个人是个假太子,但还是不由的伤心起来,这次可不是装的,我是想起了朱慈炤——那个跟着我逃难两天的10岁少年——心中默默祈求老天要保佑他能好好活下来,活到我出人头地的那天啊。
众大臣看我忽然伤心落泪,明白了我思念亲人的心思,只是他们想的人和我想的不是同一个。所有人马上装出怀念先帝、先皇子之情,朱由崧也不由的不配合,以袖遮脸哽咽道“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当抚养优恤,不令失所。现如今众人辨认皆言是假,连胞弟都不能相认,哪能是真,来人,着锦衣卫拿下去细细查明真相。”一面又对我温言相劝,然后赏赐一些金银财宝、绫罗绸缎,让我回定王府平静心情。
过不了一个月,三月二十六日,又宣我进宫上早朝,这还是我第一次正式的上早朝。虽然不知具体事情,我也知道敌人肯定来了,放我出来是为了安抚人心。
果然,开朝后马士英就开始奏报左良玉于三月二十三日伪称‘奉先帝太子密谕前往南京救护’,以讨伐马士英为名,全军乘船顺江东下,向南京杀来。满朝文武皆惶惶不安,朱由崧肯定先知道消息,倒是比较镇定,问道“先前假太子已经经定王、诸爱卿辨认明白是假,朕也本着宽大之心未斩之。何来太子密谕,让宁南侯(左良玉)如此兴师动众,诸爱卿可有应对之策?”
面对皇帝问询,诸大臣皆惶惶不知如何回答,看的我心直发凉。过了许久,才有一个老年学究样的大臣出列回答,内容冗长,一片之乎者也,听了半天我才明白,原来意思是讲只要皇帝施仁德,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天下自然太平。
听的我火冒三丈,就差拿笏板去把这个老学究打的闭嘴,军队都杀上门了,还施仁德,施仁德这些军队就会转身回去不成。不曾想老学究说完了,竟有一片符合之声,然后又有几人出列,继续之乎者也,听的我气也发不出来了,再好低头闭耳装死。
说了半天,看这些老学究们也没有说出具体解决办法来,朱由崧也有些沉不住气了,毕竟左良玉真的杀来,扶一个不管真假的太子上位,这些老学究还是做他的官,可是朱由崧就没有活路了。他不由的又再问道“施仁德,亲君子,远小人,这些是朕该做之事,只是现在宁南侯大军在既,如何能安抚左军,诸爱卿有何良策。”
这时,马士英出场了,看来他根本就知道那些老学究会说些什么,也非常清楚自己什么时候说话才能最有效果,现在看那些夸夸其谈了半天也没有实质方案,皇帝都有些急了,才不紧不慢的奏上“臣有二策,可解左兵之危。”
“马爱卿速速奏来。”朱由崧看到了希望,急忙问道。
“臣的第一策是文策,陛下下诏,将定王及诸大臣辨认假太子之过程详细写明,传示天下,想必天下之人皆可心安。然后派一大臣出使左军,言明定王既在,又何来污蔑太子之事,想来宁南侯会有反省。”
停了停又说道“第二策是武策,着兵部尚书阮大铖会同靖南侯黄得功、广昌伯刘良佐以及池口总兵方国安等人组织堵剿。同时将黄得功部调到长江以南的太平府,刘良佐军部署于对岸江北,如此可防左兵。如此文武并施,可解左兵之危。”
这一番话听的朱由崧连连点头,这位从小被当猪养的王爷(朱元璋的短视政策,让明朝的王爷都只能被朝廷当猪养着,却不能工作,导致明朝的王爷基本上智商比猪高不了多少,虽有例外,可也不多。)听到有文有武的,说的头头是道,觉的非常有理。
可是,这里有两个关键点却没有搞明白,基于错误认知做出的决策又如何有作用?首先,左良玉带兵来犯,是真的要替假太子出头?明显不是嘛,要出头我都被软禁半年了,也没见他有动静啊。真实的原因无非是李自成被清军赶到湖北了,左良玉不想与李自成对战,因为不管打的输赢,都会损失惨重,而现在的乱世,有兵就是王,兵都损失了,他左良玉还混个屁啊。方向不对,文策能有什么用?
其次,现在南明朝廷的主要威胁在哪?是东边的左良玉?明显不是,北边的清军已经分三路大军杀来了,你不集中力量防北,反而把军队调到东面,这不是拆承重墙补围墙嘛,最终房屋只会倒的更快。
这时,刑部侍郎姚思孝、御史乔可聘、成友谦分别出列说到:“左良玉稍缓,北尤急,乞无撤江北兵马,固守淮、扬,控扼颖、寿。”看来南明朝廷也不全是饭桶,明事理的官还是有的。看来大家都是老习惯了,让那些老学究先来暖暖场,有能力的人后上。我不禁把这三人的名字记下了。
听到这里,朱由崧也认为江北兵马不宜调离防地太多,回答道:“刘良佐兵还宜留江北防守。”
马士英惟恐左兵至京,自己身家性命难保,气急败坏地指着姚思孝等人大骂:“尔辈东林,犹藉口防江,欲纵左逆入犯耶?北兵至,犹可议款,若左逆至,则若辈高官,我君臣独死耳!臣请圣上调良佐兵过江南矣。宁死北,无死逆。”
朱由崧一听也是,左良玉既然声明是来救崇祯太子的,那就是不承认自己了。如果左兵杀了,自己就没有立足之地了。而清军或许只是要钱、要地,就像他们的祖先金人对南宋那样。他又改变注意采纳了马士英的意见,下旨由马士英全权负责。
唉,最后的希望也没有了,而且后来马士英还怂恿弘光帝手诏命督师大学士史可法抽调兵马过江拱卫南京,简直是把南京拱手让给了清军。看来我也的赶紧回去准备逃跑之事了,被清军逮到,我也必死无疑的。
不过先不急着回去,叫我来不是无缘无故要我参政的,而是让我配合把真假太子的区别描绘出来,用来宣示天下。这个时候,那有心思做这个,随便敷衍几句了事,赶紧回去找赵四、赵六、罗三商量起来。
究竟怎么才能逃脱清军之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