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终于有了进展,这天一早,史可法的随从就来请我去书房议事。走到书房,看到里面除了史可法外,还坐着两个人,一个是太监,一个是个60来岁的文官。
看到我进来,三个人一起站起来迎接。随从离开并关上房门后,三人围上来,史可法行礼后向我介绍道“这位是司礼监大太监卢九德,这位是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王铎王大人。两位接到我的书信,特地从南京赶来。”
我一听卢九德,心都凉了,卢九德曾在万历末年在宫中服侍过老福王朱常洵,而现在则是拥立朱由崧的第一功臣啊,还会再改变主张来帮我?或许无利不起早,既然从南京来扬州,是不是想要再立“定策之功”?可这也太冒险了,这个史可法,也太天真、太没有心机了吧。
而这个王铎,我没有记忆,毕竟南明属于失败的一方,留下的资料也不多,平时关注的更少,我又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不知道是很正常的。但既然史可法把他也喊来,明显说明这个人应该见过崇祯的儿子,甚至于应该还不会隔了太久。是个高官,见太子的机会不少,但要见普通皇子,估计只有入宫教皇子读书了。
虽然如此猜测,但我也不敢确定,可也不能不表示,于是含糊地指着王铎说道“我见过你。”这样说没有说明时间地点、为什么事见的,出错的概率少,比较保险,但同时可以掌握主动。就是会显得自己比较平庸,对大臣不重视,可是这个时候,平庸些未必是坏事啊。
果然起效果了,王铎啪的一声跪下,拉着我的裤脚哭道“定王殿下,罪臣终于见到你了,京城沦陷,本以为再难相见,先帝保佑,天幸殿下,竟然能在这里相见。”
听到这番话,史可法、卢九德也立马跪下行礼,卢九德也哭泣着说道“几年不见定王殿下,定王长高长大了,颇有几分先帝的英貌,先帝保佑啊。”说道这里,三人又朝北行起了三叩九拜大礼,我靠,好好的来辨认我,怎么变成惦念先帝了。但我也不能傻站着,赶紧也向北行礼,“父皇母后”的乱喊一通,好在离开紫禁城之前见过崇祯一次,跟着太子的样子学了一些礼节,行起礼来也是有模有样的。
几人该哭的哭完、该演的演完,把我让上上座,就要开始正题了,商量应该怎么处理我。
史可法、卢九德、王铎,三个南明朝廷的大臣、大太监,对于处理这个先帝的儿子,也是颇为为难的,或许在他们心底会觉得这个时候崇祯的儿子还是死掉了最省事。不过看的出来,他们先前已经商量过了,也达成了基本面上的一致,就是还是把我送到南京去,交给朱由崧。我非常气愤他们背对我的商议,以及史可法对我的意见的忽视。
“殿下,皇帝陛下在南京就常感叹,要全力寻找先帝子嗣的下落。陛下无子,要找到几位皇子作为陛下之子,抚养优恤,不令失所。现在天幸大明,先帝护佑,定王殿下能够安全南下,请殿下速速到南京去面见皇帝,以慰圣心。”卢九德看来还是偏向朱由崧的,毕竟他曾服侍过朱由崧的父亲老福王,现在又有定策之功,正得宠之时,投向我并不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殿下,皇帝陛下身为殿下之伯,又无子嗣,定会犹如亲子般对待殿下的,请殿下安心,早去南京为好。”看来史可法已经把我不想泄露身份的担忧跟他们说过了,王铎也来宽我的心。
可是这些学究太天真了,我的出现是会直接影响朱由崧的位置稳固的,毕竟他当上皇帝靠的是军阀的支持,并不受文官阶层的真心拥戴。在南明立藩的选择中,虽然朱由崧法理上最适合,但刚开始选择的并不是他,靠着军队的镇压,才让南京勉强接受他当皇帝的。现在出现一个朱慈炯,崇祯和周皇后的正宗嫡子,除了太子朱慈烺外,就是最适合的皇帝之选。任谁也不敢放心卧榻之侧有这么个人存在啊!
况且,现在没有人会想到,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弘光朝廷就会覆灭,朱由崧又不是不会生,他肯定会想着为子孙着想也要把我这个刺头拔掉啊。
“定王,殿下出现的消息肯定没法瞒住的,早晚会被外界知晓。如果殿下躲着皇帝在外地,更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危难之际难保没有曹操之心的人,利用殿下危害大明啊。”史可法也说话了,从他的话语中,可以听出他那拳拳赤胆忠心,可是,他的天真、识人不明的弱点也是如此明显。你把朱由崧的心腹都找来辨认我了,消息当然瞒不住了。
但到这个时候,我也没有选择了,几个大臣不管目的如何,都持相同看法,我又没有自己的下属,没人没钱,还能跑得了不成。只要点头同意去南京见朱由崧。
三人明显松了一口气,由史可法执笔,给朱由崧写了一份报信公文,三人署名后马上派随从送往南京。卢九德也立马赶回南京面见朱由崧,安排接待事宜,而史可法、王铎则留在扬州,安排护送我去南京的事宜。三人也约定,在我到达南京之前,不要公开我在扬州的消息。
看着他们去忙了,我也郁闷的回到了小院。本来按我的想法,最好能秘密前往杭州、绍兴一带,最好再给我一定的权力,让我在那边开始准备抵御清军,这样才有时间活命。可是自己也明白,这是没有可能的,就算送到杭州,也只能躲藏着生活。但如果去南京,无疑是什么都做不了,而且还走都不能走了,一年后清军攻到南京,我还能不能幸运的逃出去呢?迷茫啊。
这次的效率极快,第二天下午,南京的圣旨就到了,圣旨内容冗长、文字华美,上到三皇五帝,下到崇祯弘光,啰里啰嗦了一大堆,最后点出正题,命我马上启程去南京,朱由崧已经等不及要见到我了。
跪着听太监抑扬顿挫的念着圣旨,心里把朱由崧、把这该死的明朝都骂了个遍。好不容易念完,一堆太监上来行礼,接下来我的生活就被太监接管了,包括衣服用具都换上了太监们从南京带来皇族专用的。我也懒得说话,由着别人安排,反正现在身不由己了,装愚才是活命的正道,史可法安排我明天一早去南京以及一大堆行程的安排,我也懒得听进去,全部表示同意。
七月七日一早,我在扬州登上大船,扬帆启程,史可法、王铎相陪,另有5千士兵护卫,一路浩浩荡荡向南京进发。反正无聊,乘着这个机会,我好好了解了一下明朝的船只,说不定明年,就要靠船逃命了。
下午,船只抵达南京城外的码头,已经等候着一大波人了,领头的正是大太监卢九德,代表弘光来接待。下船后先是宣读圣旨,煌煌数千言,无非又是什么弘光迫不及待要见我了,派谁谁谁来接,又带着什么车什么马多少军队,允许我用太子仪仗等等。
宣旨后所有人上前行礼拜见,有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右副都御使衔,兼凤阳总督马士英。东阁大学士、吏部左侍郎姜曰广,吏部尚书张慎言,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宗周等等等等,我也记不得那么多。然后如木偶一般被人带着坐上十六人抬大轿,打起太子仪仗,游街一般敲锣打鼓的往南京皇宫走去。
从洪武门入城,过承天门,到达午门,换步撵,后面跟着步行的两列文武大臣,走到奉天殿前,下步撵,在太监的带领下进入大殿。可容纳数百人的大殿瞬间就热闹起来,文武大臣各就各位,按勋位官职资历分两列站好。我被领到前头,站在史可法前面。
一会有太监高喊“皇上驾到。”然后鼓乐响起,一队人从后面走入,当中一个得有200斤的大胖子,穿着明黄色镶金龙皇袍,在太监的扶助下走上大殿中唯一的高座坐下,身旁的太监又喊道“行礼”于是黑压压跪倒一片,一起山呼万岁,行三叩九拜大礼。我也跟着大家行礼,在来南京的船上,太监特地又教了一遍礼节,怕我几个月流浪忘记了。这对我正好非常有用,这一路礼节也没有出岔子,这么多大臣都见过我了,包括好多曾经见过我的人,也没有人怀疑我的身份。
行礼之后,朱由崧招呼道“皇侄上前来让我看看。”看他那200斤的体重,动弹都困难,也只能我上前去让他看了。朱由崧细细的看了我许久,也不知道高兴还是不高兴,但表面上的文章还是做的很足的,带着哭腔说道“京城沦陷,先帝蒙难,皇子失散,朕心没有一日不痛的。先后派了多人去探寻皇侄的下落,都没有结果。现在天幸大明,先帝护佑,让皇三子安全到了南京,朕太开心了。”
表演完哭戏,宣布将原来明初朱元璋为皇太孙朱允炆在南京建造的皇太孙宫改名为定王府,修缮后给我住,又赐金银若干、家具器物无算、太监宫女数十等等。同时史可法、卢九德、王铎因找到皇侄有功,各有封赏。晚上在偏殿摆宴,为皇三子接风。
大殿朝见完毕后又到偏殿宴会,每一步都礼仪繁琐,一一略过不表,晚上在偏殿先住一晚,第二天送到新命名的定王府,开始了在南京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