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海通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讲义气,平时看着吊儿郎当,但是孰轻孰重高还是能拿捏住。那天晚上,他人人认认真真加了一晚的班,案卷前前后后翻了好几遍。
第二天,如约开庭。
前一天下班之前静薇也是做好了心里准备,能怎么办呢?只此一条路,不想去面对也得去。可是,一晚上依然辗转难眠,直到凌晨三四点钟才迷迷糊糊地睡过去,早上醒来憔悴不已,不得不化了点妆提提精神气。
到了法院,过了安检,一看时间还早,静薇故意多上了一层楼坐到开庭前一秒才冲进自己的庭,令她意外的是,眼前在跟书记员核对身份的竟然是查海通。查海通看到匆匆进来的静薇,冲她报以一笑,静薇有那么一秒脸上燥热起来------马驰的临阵脱逃让静薇好鄙视自己之前的表现,她应该理直气壮地来开这个庭的,有什么好躲躲闪闪、犹豫不决的呢?
“静薇,赶紧的。”显然,小卢在被告席上等的不耐烦了。
静薇回过神,赶紧入座被告席,签了到。摊开案卷浏览案情,趁着等待主审法官和陪审员的入席的间隙,静薇深吸一口气,调整了状态,让自己回到工作中去。对于查海通,静薇也是有所了解的,他是马驰的大学同学、哥们,法律系有名的大哥,现在跟他对峙,不能掉以轻心。
好在,行政诉讼庭审不再设置辩论环节,双方不至于吵得面红耳赤。庭审之前的核对身份、告知义务等环节平静进行,答辩意见各方也是按照之前提交的宣读一气。
但是案子的焦点问题也确实让静薇头痛,为什么呢?
原告方现在对夏姓小包工头在工地上受伤的事实没有任何疑义,关键对于夏姓小包工头这一特殊身份能否适用于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提出异议,这也是这个案件的争议焦点。
夏姓小包工头可以说是山水府邸项目工地上最小一级的包工头了,手下只有两个老乡给他打工,他从上一级大包工头处承包了工地上一幢楼的水电安装工程,上一级大包工头负责的是整个山水府邸项目部的水电安装工程,这两级都是自然人,不是法人主体,更加没有用工主体资格。
这种层层转包的现象在建筑工地上普遍存在,为此劳动部曾经下文,明确建筑工地上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小卢在做工伤认定时,适用的就是这一条款。当主审法官提问法律依据时,被告方答辩的就是这一条。
可是原告方却提出了质证意见,原告认为这条规定适用的是转包关系中最基层的劳动者,劳动者并非承包方,而本案中的夏姓包工头是承包方性质,因此,被告在做工伤认定时存在适用法律依据错误。
原告提的这点质证意见一针见血,静薇看到查海通眼中狡黠一笑,颇为洋洋得意。
小卢有些恼怒了,他觉得原告这是无理取闹,情急之下,直接驳斥道:“按照原告所说,像第三人夏姓小包工头这样的角色出了事情就没有人负责了……”
小卢稍带情绪化的意见,瞬时激起了坐在第三人席上夏姓小包工头的不满情绪,他激动地喊道:“你们这些大老板,就不把我们这些底层的人当人看,我摔下来不要说来看一下,连医药费都不给付,现在还要来打官司……”
主审法官提醒第三人等会再发表意见,静薇也示意第三人等一会轮到了再发言,她接过小卢的话,“本案中第三人虽然不是发包关系中最终一层劳动者,但是第三人系其上一级大包工头招用的,本人也参与工程建设,虽然不具备劳动关系的基本要素,但是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原告方对其有不可推卸的用工主体责任,这一点在被告对招用其的上一级大包工头张某的笔录中也体现了,张某承认其叫夏某来帮他做工程,可以一起带几个老乡来一同做工。”
第三人夏某不停地点头,表示赞同静薇的意见。以至于主审法官对他发问时,他只说了一句:“人社局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静薇补充道:“另外,在工伤认定调查阶段,第三人向被告递交了工资发放证明,即证据工资领取单,该份证据充分证明第三人系从其上一级大包工头处按时领取报酬的方式结算工资,工程材料等都是由第三人的上一级大包工头提供。因此,从这一层面来说名义上第三人称呼为小包工头,但其只是提供劳动的劳动者。”
这时,主审法官问原被告双方及第三人夏姓小包工头对他们之间存在的发包转包关系及工资报酬结算方式有没有什么疑义。
被告、第三人方均表示没有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