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姚动生一直在想:牛逼是吹出去了,自己哪有这个经济实力呀,那个时候,姚动生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是位于得胜门外六埔炕附近的德胜大厦工地的一名小工。不过,夏柳荷窜掇他去夜总汇上班的事,倒是萦绕在他脑海里,这不失为一次改变目前困境的一个机会。想起过去读过的《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故事,不由得自我安慰起来,没准儿癞蛤蟆还真吃上天鹅肉哩。
姚动生清楚地记得自已是如何从四川老家来京都,跟着堂叔姚清远进入工地那一天的事情。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姚动生与婶婶洪杏花迫不急待地游览了王府井、天-安-门、前门之后,与洪杏花一起回到了朝阳区孙河乡堂叔姚清远的暂住地,晚上在他们家吃过饭晚之后,趁着酒兴与浓浓的夜色,姚清远便开着他那辆桑塔纳轿车将姚动生送往工地。
临行前,姚清远考虑到一干人全是刚从庄稼地走出来的农民,对建筑行业一窍不通,不能一下子全安排在一个工地上去实习,那样会乱套,会搞砸锅。于是,姚清远便将父亲姚云轩、堂哥姚清明堂嫂李翠莲和他们的妹妹妹夫、以及姚四婶夫妇等一一作了安排,让他们老的这一代人先好好歇息几天,等逛完京城之后,才安排到他的各处工地进行分流,慢慢地让他们适应工地生活。
京都的夏天,天黑得特别晚,都傍晚六、七点钟了,天空还是艳阳高照。晚霞烧红了工地西南边的天空,在上面厚厚的云层上面绘有一群高大飞驰的骏马模样,也有在别处绘出零星的顽皮小狗,还有在中空上画出几百只奔跑的桔红色小老鼠。。。天空的云朵形态真是异彩纷呈,千变万化。
随着小车的逐渐加速,驶入一片田野当中。位于东郊的和平农场,让姚动生的眼睛里充盈着满满当当的绿色,绿的苞米,绿的大豆,绿的野草和蔬菜。工地施工的民工很少见到这么大片的绿海,因为工人春天出门时,庄稼还没有播种,冬天回来时田野里却是遍野荒凉,要不就是白雪皑皑。在工地上施工大半年,除了看见砖瓦石块就是水泥钢筋,偶尔在路边见到绿树和草坪,都要长时间看着它们,相当于用目光抚摸这些绿色植物。看着绿色,它们让民工想起家家,绿树和草坪正好又抚慰着民工想家的心情。
现在是夏天,京顺路的绿地上建了一个凉亭,姚动生看见几个民工把身上的工具往地上一扔,就舒舒服服地躺倒到草地上,把路旁人行道上的过客吓得呜哇乱叫,还以为民工得了脑溢血之类,但当民工像牲口啃草一样用嘴贴住地面往下啃草,人行道上的过客便又惊喜得两眼泪流婆娑了。
姚动生痴痴地望着窗外,他一点也听不到车外面的声音了,房屋、村庄、树木、人群,都被裹住了淹没了一样,他再次把眼睛探到窗外,痴迷地向窗外看去,做出被什么景色迷住的样子。其实窗外没有什么景色,全是一排排低矮的小平房,车子在京顺路上跑着,过了草场地、大望京之后,身边的城市也渐渐镜头一样被推到眼前,刚才周围还是安详、宁静的大地田野、村庄小平房,转瞬就被推远,成为城市的背景,喧嚣、嘈杂的城市风景扑面而来。
车窗外,望京城区高楼密密麻麻地凸显在眼前,高的矮的长的短的,凹进去凸出来的,马路两边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争奇斗艳,大山子的七九八厂,西八间房的社科院,丽都饭店、四海饭店,以及三元桥的移动电讯大楼,中航科研所,中旅国际大厦楼上霓虹灯缤纷闪烁,姚动生看得有些眼花燎乱,他不知道这些挤石子儿一样挤在一起的楼房有什么好,让那里边走出来的人那么得意洋洋不可一世?
沿着京顺路一直西行,过了一会儿,小车便驶入东直门立交桥下,直奔北二环去。此时天气还是很闷热,工地围墙外树上的知了还在不知疲倦地鸣叫。夏天像一个青年人,灼热的阳光是他灿烂的笑脸,迸发的热量是他蓬勃的气息,葱茏的草木是他厚密的头发。北二环路上的景观树,林木葱笼,浓阴荚道,人们陆续从家里出来乘凉了,马路上也热闹了,欢声笑语化解了阵阵暑意。马路上,一辆辆汽车快速的行驶着,好像一只只兔子奔跑在京城妈妈的怀抱里。
雍和宫、地坛公园、太白楼、安定门一一闪过,从安定门立交桥西北口上去,奔六铺坑大街之后,渐渐的听到工地的声音了。工地上搅绊机的声音、吊车的声音、筛沙机和推土机的声音倒是越来越近,城市本来和做民工的姚动生也许毫无关系,这个要去的工地却就不同,即将与他日夜厮守,是他生活中的惟一也是全部。
工地大门框上亮着灯箱,上面蓝底白字印有建筑单位和施工工程名称,两边门柱上还有一幅对联:“以精立业,满足用户需要,以质取胜,建设安全工程。”
进入工地大门内,姚动生看远远的架子高处有几盏大镝灯,将工地照得明晃晃亮堂堂的。抬头仰望,数十米高的脚手架上,民工们的身影仿佛在半空中飞舞,隐约看到五颜六色的安全帽在跃动,这是工友们在夜间辛勤地工作,每一处的施工现场都能看到他们忙忙碌碌埋头苦干的身影。
堂叔姚清远扯着大嗓门朝工棚宿舍旁边那个冒着炊烟的大棚吼道:“付岩杰,鲁初雪出来。”
立刻,从伙房大棚里陆续走出一男一女两个人来,堂叔就指挥着那两人从车上把姚动生的行李卸下,吩咐其中一个三十多岁小包工头模样的人说:“付岩杰,这是我堂侄,今儿刚到,给他安排个住处,安排在你班里干活,帮我看着他的人身安全。”
付岩杰点头哈腰,唯唯是诺:“行啊,老板,我马上就去安排。”
然后,姚清远转过脸来对姚动生介绍说:“这个是工地上的砼工班班长付岩杰,那个是他媳妇儿鲁初雪,在食堂做饭,姚动生,你就叫她鲁姐吧,还有,你初来乍到什么都不会,就跟着你先做点小工吧。”交待完后,姚清远抬手看了看表,便开着他的小车走了。
姚动生看那付岩杰也就三十来岁,中等个子,但身体结实。头发粗糙,两眼昏浊而布满血丝,前额、脸上、脖颈等处皮肤被阳光晒得黝黑,嘴唇干燥泛白皲裂。满是混凝土灰垢的衣服上有好多皱褶,裤腿上挽,穿一双水泥灰覆盖的灰色旅游鞋。在付岩杰伸手帮姚动生提着蛇皮袋子那一瞬间,姚动生看见他的手掌上布满了老茧。
姚动生跟在付岩杰的后面往工棚走去,工棚是一栋四层待拆而未拆的旧筒子楼,就在工地的旁边,在姚动生去往筒子楼的安全生产通道中,姚动生看见工地槽里正在挖地基,几台大挖掘机和十几台拉土车轰呜地干着,基坑内尘土飞扬,在拉土车开过的地方,尘土遮天蔽日。
筒子楼的每个楼层有十几个房间,每个楼层的尽头有一个很大的卫生间,卫生间的前面是上下楼梯口,姚动生抬眼望去,卫生间的门已损坏,斜靠在墙边,从外往里瞧,可以看见卫生间是两用的,一半做厕所一半做淋浴室。里面的墙上甩出十几个塑料水管和水笼头,以供工人们洗澡使用,地上到处污迹斑斑,有洗发液瓶,洗衣粉袋,塑料瓶和瓶盖,甚至还有卫生纸堆等物,散发着一股说不出的臭气。
进入民工宿舍,付岩杰指着一排用木板搭成的床铺对他说:“你就睡那靠里边的地方吧。”
姚动生仔细打量了房间内的陈设,靠墙壁两侧分别放着三张上下铺共六张床,两张床的空隙有一条狭窄的过道。他用眼角四下扫瞄了一下,看到这木板床居然有几十个床位,上面卷着许多床被子,有的被子前放有枕头,有的连枕头也没有,倒上四处都堆着挂着皱皱脏脏的衣服,一种咸腥的汗臭味直钻鼻子。
付岩杰捂了捂嘴,立刻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打火机,并取下原本夹在耳朵上的烟,叼到嘴巴里。然后偏过头,用手挡住打火机的火,只听“叭”的一声,他把烟点着了。
抽了几口后,付岩杰忽然严肃地问:“对了,你来时的火车票还在吗?”
姚动生边收拾行李边漫不经心地说:“不记得了,好象在吧。”
付岩杰急了:“快找找,火车票一定不能丢的,一旦治安队查暂住证,没有它可就惨了。记倒起,治安队来查暂住证,你就掏出火车票给他们看,有了火车票,在三天内可以当暂住证用的。”
姚动生惊讶地问:“什么暂住证?我们不是都带身份证吗?”
付岩杰焦急道:“身份证在治安队那儿不起作用,他们查的是暂住证。这个暂住证是到派出所交钱办的,每人每月15元,一办就是一年。现在是收回香港的大庆日子,京都城里查得可严了,好多工人都不敢出去。呃,跟你说那么多也没用,你也不懂,你的火车票到底丢没丢啊?”
看到付岩杰一脸认真,姚动生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赶紧手忙脚乱地在身上找火车票,最后好不容易在自己装方便面的口袋中找到了,包工头的脸上才露出一丝笑容,叮嘱道:“一定要随时带在身上。”
姚动生不高兴地噘起嘴,嘟囔着:“难道这张火车票比命还重要吗?”
付岩杰正要回答她,忽然看了看表,一下子跳起来,对正在收拾床铺的姚动生说:“不行了,我要迟到了。姚动生,我还有两个老乡刚来,对这里不熟悉,我过帮一下他们,告诉他们火车票的事?让他赶快去派出所办暂住证去,哦对了,你知道淋浴室在哪儿吗?知道怎么打水吧?”
姚动生说:“刚才上楼路过卫生间,我看见里屋有冲凉的水笼头。打开水好象是在楼下厨房门口。”
“嗯,动生你是个有心人,不用我介绍,你都知道了。那好吧,我先回去了,今晚要上通宵打混凝土,明天上午睡觉,明天下午我才有空给你安排活儿,这段时间你趁机好好休息休息。”
说完,付岩杰也不理会姚动生的白眼,拔腿就往外走,刚走到门口他又返了回来。与付岩杰一同进来的还有两个中年的一男一女,他们是扛着燙平混凝土面的木头拖把,脚穿齐膝雨鞋,满脸布满混凝土浆粒,拖着疲惫身心进来的。
见到姚动生便微笑着友好地打招呼:“新来的吧?”
还没等姚动生回答呢,付岩杰抢先答道:“他叫姚动生,是刚才大老板送过来的,是他侄儿,今后一个锅里吃饭,牛天菱,金叶芳,你们大伙要多照顾点儿。”
付岩杰说完,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鸡蛋递给姚动生:“饿了先吃两个,我先走了。”又不放心地叮嘱一句,“火车票一定不要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