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仆两个正笑闹着,就听到了门外那熟悉的脚步声,韶韵收了笑容,清了清嗓子,径直回了屋子。阿玉看一眼韶韵,见她没有任何表示,忙往门边儿小跑而去,在天香正要敲门的时候把门打开了。
“我还说要敲一下呐,你这就开门了,可是真巧。”
看到阿玉开门,天香并不意外,言辞熟络,好似早就准备好了的。
天香对阿玉并没有什么主仆心理,相处起来的时候说不好是当做朋友,还是当做一个小辈在看待,态度的远近亲疏都有些不似对丫鬟的感觉,但因为韶韵先入为主以为这是自己的缘故,便从不曾觉得奇怪。
就好像她跟天香这种有些奇怪的相处方式,让阿玉一个外来的看了都觉得说不清弄不明的奇怪,但她自己却是全无察觉的。
人对自己总是有盲点,不是说她真的看不到自己的毛病,看不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但是在她的眼中,这些是可以被忽视的,甚至正是这些应该被忽视的存在才让一个人显得特殊起来。人无完人嘛!
“我这是听到了脚步声才过来的。”阿玉笑着说,姑娘不在身边,她对天香说话的口气也似随意了一些,玩笑话说着,相处自然。
天香一听也笑了,脚步声被认出来了,这说明什么,说明熟了啊!
熟了好,熟了好!熟人才好办事不是?
四皇子府的事情不是没有人知道,一圈圈侍卫围着,是个人都知道不对了。
朝堂上的风向一透出来,也许不是他们故意透的,但官员们知道了,跟着官员们服侍着的下人也就知道了,也不是什么必须要保密的消息,一个耳朵传一个耳朵的,最后平民百姓也能够知道。
只不过同样的消息,传到平民百姓的耳中到底要失了几分真。
明明是可能很严重的“弑父——篡位”案件。但因为“弑父”还只是怀疑,新君未立,各方言语没有统一,看着四皇子被出局了,软禁了,以为不会有问题的各位又开始窝里反了,开始提出不一样的说词。
谁知道四皇子是不是被别人诬陷的,又或者是众位皇子角逐,这一位不幸湿了脚,才成了最先被点上污点开出局的?下毒——诬陷这样的套路大家都太熟悉了。几乎是看到前者的影子就能够想到后者的动机。
而“弑父”不确定的话。“篡位”显然也不太能成立。
成为龙子龙孙的。有哪个是真心对那个椅子一点儿希望都没有的?一出生就是那样的位置,成长时就站在那样的高度,不往上一步,那就是不上进。而被寄以厚望长大的。无论是小时候为了得到父皇的赞许,还是为了看到母妃慈爱的眼神,他们从小都在争,跟兄弟比个高下,就好像一个班的同学为了成绩高低而暗暗较劲儿一样。
在老师看来是大家上进,应当表彰的好行为,在皇宫这个大家庭中,同样也会被皇子的师傅反应给家长听,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家长会。告知一下孩子的情况。任何时代,没有哪个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好的,听到好了的,皇帝作为父亲的心理也会骄傲一下——这个好的是我儿子呐!
可惜,狭隘的是。这个班只有皇帝的儿子,于是听到那个坏的,要么好心情不翼而飞,要么对那个好的印象更好,总之,那个坏的会留下一个很难磨灭的坏印象。
在孺慕之情满满的小孩子心里,见面不多,一向威严的父亲的赞誉是很重要的,而这个父亲不一般的皇帝身份,更是为他出口的赞语镀了一层金,沉甸甸的分量,金灿灿的颜色,让孩子抗拒不了地想要。
单纯为了那些赞扬喜欢,努力地学好努力地表现努力地争得更多的注意力,这些好像本能一样的讨好父母的举动,在这个皇宫之中,便成了一些以后争夺皇位的资本,甚至是小小的演练。
等到孩子真正明白了权力是什么,单纯的心染上了利欲的色彩,明了了自己的身份虽是皇子,却也有种种不同,要不怎么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呢?若要改善自己的处境,提高自己的待遇,得到更多更好自己想要的,就要更加努力得到父皇的关注,然而这种时候关注并不足够了,还要得到父皇分给的权力。
权力就好像是那下到钩子上的诱饵,吃掉一点儿就忍不住吃掉更多,而同样被吸引来的兄弟太多了,于是你争我夺,为了那嘴边儿的一点儿而矛盾丛生。
当大家都明白真正的大头永远在临水那人的手中时,谁会忍得住不去想,若是换个位置,自己会不会也能够悠闲坐在那里,看着别人为自己抛下的钩子如此“生动”?
这样的想象一开始就不能遏制,已经被培养成的性格,已经学会自己主动谋夺更多的皇子,谁能够舍下欲心,主动停住脚步?
落后就要挨打,这条道理,在古代还有另一种委婉一些的说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退了之后是什么?皇子的身后,只有万丈悬崖。
地位太高,便受不了落下的空虚,那种空荡荡飘然无依的感觉,那种仰望着天空却永远不能接近,甚至越来越远的感觉,那种看着曾经自己的站位再也不属于自己的感觉……
也许还有能够拉住的树木,维持住下坠的身体,稳住即将落入深渊的低谷,然后,也许以后可以借着这时稳住的位置慢慢图谋上升,但是那个最接近天空的位置,却是永远没有了自己的份儿。从可以伸手一争,到伸手也是徒惹笑柄,打在骨子上的失败怎能是高傲惯了的人能够接受的?
不知情的时候,已经因为孩子单纯的表现欲嫉妒心,走在了这条“争”的大道上,这时候再退,谁会允许?谁会甘心?又不是明知道失败,所以,一步也不能退。
眼前好像只有那一条路,终点也只有那一个,于是……
太残酷的结果从来不会书写在史书上。着眼于朝代更替。大局变更的史书从来看到的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那些因为争夺皇位而死掉的失败者顶多只是皇位下的一块儿踏脚石,只是一个数字,也许连名字都不会留在史书上的数字就足以代表了。
就算那足够重要的留下了一个名字又怎样?难道还会是对他歌功颂德的威名赫赫吗?不是凶残就是暴戾,再不然还会有各种各样的缺陷,标准的反派没有可供翻身的优点闪亮,足够的缺点足以让任何人抓住他最不喜欢的一条抨击不停,认为这等人活该失败,如何如何该承受万民的唾骂,这不是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吗?没那个真龙天子的命,非要成为别人的配角。多没有自知之明啊!
而外人不能够获悉其中情况的根本并不全那些事是不重要到不值得写出来传阅的程度。而是皇族人也要脸面。为了争一把椅子而兄弟阋墙,彼此之间你死我活的,事情可以做,但说出来到底不好听。
史书上可曾见过哪个踩着兄弟血肉的皇帝坦率说——我就是为了得到那把椅子。我就是为了当皇帝,所以你死了不要怪我,谁让你挡着我的道了呢?
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好似是正大光明踩着兄弟的尸体上位,底下是不是有伏笔的阴谋都不说,只看他表现得何其无辜,分明是被逼得一样。大家也觉得是这么回事,他那一兄一弟啊,太不争气,又不会打仗又不会治国。非要占着地儿不让能者居之,岂不是太碍事?还是死了好,也能给人留点儿想念的余地。
可是,李世民若真的不想要当皇帝,被兄弟逼迫撤了就是。拉着大军,还怕没有落脚之地?他的军功何其高,说一句“功高盖主”绝不为过,一人的光芒掩盖了兄弟不说,连他的父皇都好似是借着他的名字才出名的。
这样的人,身边又有各种智囊团,真的想要兄友弟恭,做不到吗?真的想要退出去,全了与太子的兄弟之情,真的做不到吗?那么聪明的一位,难道真的不知道怎样搞好兄弟关系吗?
古人读书都少不了读那么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面“齐家”指的是什么?那可不是说要妻妾和睦就算是齐家了,正确解释应该是:整顿好自己的家。他跟他兄弟不是一家人吗?有问题为什么不早点儿解决,非要等到最后一个“逼不得已”?
可以称为“文武双全”的皇帝在“齐家”一项上得了个不及格。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必然要有个先后顺序的话,能够做到后者的人必然也应该做到前者,而单单那一项不能做到,是不能呢?还是不想呢?
上位者的遮羞布,臣下是不能言的,而臣下不能言的,下头人就不知道,于是传到平民耳中的总是有所简陋。
大家知道皇上——啊,现在是先帝了——是吃了那颗药一命呜呼了,大家知道那颗药叫做添寿丸,是穆大将军献上的。当然,这添寿丸出自哪里,怎样的药效也传了出来——这毕竟不是什么秘密,于是琉璃山庄又热了一把,那个传说度再高一个档次的琉璃山庄主人被不少人敬畏成神了。
大家知道那药是四皇子转手献上去的。于是,先帝是怎样死的呢?药到底有毒没毒呢?都不清楚这些事情,或者说心里有想法也不好说的“大家”就这么含糊着,想着四皇子顶多也就说一个误信奸人,或者被人诬陷。
这样的想法也是由于上头做事情不够果决,既然说是穆大将军献的姻了问题,为什么不直接把人下狱问罪?为什么还放他活蹦乱跳地软禁在府?难道是怕东南的大军?东南离这里多远?那边就是过来也要好一段时间的工夫,不过,这也是个借口。
那么,四皇子呢?作为另一个事件相关人,得到软禁的处分,看似是对着他皇子的身份所来的优待,但这是不是也太优待一点儿了,虽不许人随意进出,但是有门路如穆宗清那样才来洛京没多久的都可以冒充侍卫进去再大摇大摆地出来,难道没有其他人有样学样地做过?
没有斩断头颅,没有切断手脚,如此这般,便是放上了那样严重的罪名,也显得轻飘飘的,不足以致人死地。然而,上头的人看不到。
不管上头的人是不是因为忙着争那把椅子无力顾及太多,还是有些自以为聪明的认为这样的罪名已经足够打击四皇子,把他排除在外了,反正下头的人是觉得,这位到底还是皇子呐!如今新皇未立,这位还不定能不能翻身呐!
ps:
抱歉,最近更新不太稳定。家中有事,自己又生病,总往医院跑什么的,真的不想说,于是拖了这么久才致歉......嗓子现在还在疼,已经好多天吃不了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