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看到李鸿基,唐无病已经无心向学,连忙挥挥手让手下弟子散去。【\/本\/文\/来\/自\/八\/戒\/中\/文\/网\/】.***可当大榆树下已经空无一人之后,唐无病依然思绪难平,在这大明朝一个普普通通的傍晚,自己这个后朝穿越者就此与历史迎头相撞。他不可能平静,这是天下头一号反贼,第一大枭雄,是古代造反榜上排行前三的不二人物,怎么就这样轻易地与之相遇了呢?
在此之前,唐无病并不是没有想到过李自成,但每每想到这个名字,他总是认为自己不该与他相遇,甚至连他手下的流寇也不要相遇,想要在这个时代保住性命,最好不要与这帮人有瓜葛。
除此之外还要小心这样几伙人,明朝军镇,满洲,僧道,读书人。这是唐无病给自己定下的规矩。但他实在想不到,就这样轻易地与巨贼见面了。
……
“听我家小三说,相公不但教他们百家姓,还教他们算术。而且用的都是大家看不懂的字。”最近长峁村的大人们一碰面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关于孩子们的学业。
“是啊,那天我家的虫娃回家就在院子里拿个树枝比比划划,说一加一等于二,就是这样。”一个汉子拿过树枝在地上歪歪扭扭地划出1+1=2。
“也不知道相公教他们算术干什么,据说考试也不考这些。”
“三哥,这你就不懂了,你加小三就一定能上得了学,考得上功名吗?那日相公跟我说,就算日后进不了学,也能写会算,做买卖也需要这些本事。【\/本\/文\/来\/自\/八\/戒\/中\/文\/网\/】反正娃跟着相公,我便放心。”
唐无病教数学用的都是阿拉伯数字,这些字就连族长二爷也不认识,但没人敢对唐无病教的进行质疑,这是十里八村最有学问的人。大家都觉着把儿子交给他肯定有前途。
唐无病不想这些孩子们变成,只认识几本圣贤书的书呆子,因此数学是一定要教的,这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其实他也没有特别的目的,也没有野心改变什么,只希望他们能成为全面一点的人材。
像那个日后督师五省的大学士杨嗣昌,杨阁部,让崇祯同意征剿饷,可这哥们竟然闹了个大笑话,按照他的计划需要十二万兵剿匪,每年需银二百六十二万八千两。奏折皇上倒是批了,可户部官员一算,不对啊,照这个数,还有一万人马没有吃喝,还欠十八万两呢。没错,杨嗣昌不识数!这种事千真万确生在堂堂阁部大学士身上。
唐无病很高兴这种状态,一帮孩子都把自己当成先生,恭恭敬敬,任由自己忽悠。教了一个月,唐无病就感觉到孩子里也分三六九等,有的聪明,比如唐无错、唐辛行、王喜这些个,教什么学什么,掌握得很快,唐无错已经升为助教,而辛行成了另外一个班长,两人各带二十个学生。
他还注意到聪明人里也术业有专攻,比如数学,唐无错就稍差,而王喜的数学天赋最高,他是最先算出12+9等于多少的人,另外唐辛行善于思考,任何故事都分拆、揉碎了问,唐无病有时候都会被问得瞠目结舌。唐严狗是另外十几个学生的代表,满脑子草包,唐辛行都会了两位数加减,他连手指都数不过来。
于是唐无病又将学生重新分成两个班,其中一个班集中了相对大一点,比较聪明的人,每天下午提前一个时辰上课,加快课程节奏,等其他孩子来了,唐无病就吩咐快班的孩子轮流给其他孩子讲课。如此一来,唐无病彻底从不厌其烦的教授中解脱出来,到了傍晚时分,再给孩子们讲讲故事,一天的课程圆满结束。
虽然组织了团练,家长们已经不能每天来接送孩子们上学,但每天下午,依然会有许多村民在路过大榆树的时候停下脚步,听唐无病说故事,讲道理。灾荒的阴影虽然仍然笼罩着长峁村,但唐无病的教授给大家带来希望。
在那些散落在大榆树周围的人里,唐无病经常会看到李鸿基的身影。他们爷俩没赶上补种,所以李鸿基天天无所事事,每日吃过早就披着一件褡裢,拎个装水的葫芦来到村头,在田垄之上找个阴凉的地方,脱下鞋垫在屁股上,坐下来听唐无病给孩子们教学,讲故事。
对李鸿基,唐无病的心情总是十分复杂,看上去他就像个普通农民,蚊虫苍蝇来了,他也会挥手驱赶,渴了喝口水,累了换个姿势,也不知道他能听懂多少,从早到晚,似乎比孩子们还认真。
每天傍晚,当村里传来韩李氏肆无忌惮的叫声时,李鸿基才站起来,穿上鞋,用褡裢拍拍身上的尘土,朝秀才行个礼,然后低着头,??而行,往村里走去。
从某天开始,唐无病有意识地将故事里的人物和忠臣孝子联系到一起,岳飞、文天祥、黄庭坚等人的故事,开始出现在教授的内容之中。唐无病不知道这些忠臣孝子的故事李鸿基听进去了多少,但他还是尽量讲下去,希望哪怕对他有那么一点点触动,或许历史就会变成另外的模样。作为一个书生的身份,可能这是他惟一可以做的事情,希望历史可以在这些一点一滴的努力中改变。
“鸿基,瞧你们叔侄俩身强体壮的,要不也一早跟着乡亲们训练,日后有需要也好保卫家乡。”每日李过被晒麦场的喊杀声勾引得神魂颠倒,秀才一直默默看在眼里。过了半个月,唐无病琢磨着是不是能尝试把这两位猛将收入囊中。这日,当李鸿基又拍拍身上的尘土准备离开的时候,唐无病远远叫住他,出言试探。
李鸿基迟疑了一下,笑笑道:“谢谢相公的好意。咱家里粮食又要断炊了,一个昔日一起当差的兄弟说到瓦窑堡贩炭到河东去,利润不少。鸿基琢磨着走几趟买卖,换点粮食养家糊口。”
唐无病连忙道:“如果仅仅是粮食,那不成问题,咱们村里也有一点盈余,你们二人进来了,可以借几石,只要熬到明年,粮食自然就有了。”
李鸿基眼睛盯着唐无病,显然有些心动。突然村头又传来了婆姨的喊声:“你个挨刀的货,还不回来!”
李鸿基叹了口气:“相公,等我们走几趟,挣点嚼裹再说吧,你的好意心领了。”说着点头告别,转身??而行。
唐无病惋惜地摇摇头,是不是自己太仓促了呢?或许准备充分点,与他先交上朋友或许可以说动他呢?但愿他贩几次炭之后,真能说动他,这样历史就会改变。
唐无病有些后悔自己贸然出击,如果再延长一些时间,用集体的力量感染他们,说不定能把这两个猛将收入囊中。现在这样被人拒绝,反倒不好继续延请。
鼎革4_第四章枭雄(6)更新完毕!